资讯首页  经济热点 民营经济 浙江股市 区域发展 专业市场 企业动态 统计数据 浙江产经 浙江楼市

抓住“新基建”提速机遇 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

作者: 时间:2020年04月23日 信息来源:

    抓住“新基建”提速机遇 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在疫情监测分析、人员物资管控、医疗救治、药品研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与保障作用。疫情防控中表现优异的人工智能技术,能否为疫后全球经济复苏开出科技良方?
 
  4月9日,前沿科技论坛第二期以线上研讨形式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中国科学报社、腾讯科协、腾讯集团发展研究办公室联合举办,主题为“人工智能:科技与经济融合新引擎”。
 
  IEEE终身院士蔡自兴从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及其地位、人工智能新基建是强国工程、人工智能助推实体经济发展和中美人工智能的合作与竞争等四方面,介绍了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的策略。
 
  蔡自兴指出,AI在稳投资、促消费、助升级、培植经济发展新动能、创建智能经济新形态等方面潜力巨大,对5G基站建设、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基建科技端领域具有重大促进,还会为很多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奠定基础。
 
  “‘新基建’提速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带来重大机遇,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为实现经济转型和升级奠定坚实基础。”蔡自兴说。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山世光认为,AI时代的基础设施包括硬件、软件、智件三个层面,但现有AI方法论不足以支撑AI能力继续升级。当前AI应用研究方面,中国和美欧差距不大,但是AI基础研究、基础设施方面的差距不容小觑。
 
  “除了基础算法长期的投入之外,我认为应该加强基础智件体系的研究,过去在硬件方面有计算中心、数据中心,未来还需要建立AI算法中心、知识中心,甚至建立国家级的知识中心。”山世光说。
 
  在点评互动环节,多位专家分享了观点。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表示,疫情期间表现较好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例如无接触自动测体温,疫情追踪、摸底排查中计算机与居民的自动问答等,大多是过去有较多数据积累的应用场景,而对传播扩散途径检测、病毒源头的追溯等,由于缺少足够多的已标注的数据,效果就差一些。
 
  他对人工智能发展今后的努力方向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要高度重视“软基建”,大力构建共享的人工智能训练平台、基础数据平台和软硬工具链;二是要区分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智能应用两种不同的目标与任务,在应用和产业发展中要强调技术融合和解决实际问题。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王金桥表示,要更多把握人工智能应用的边界,加强人工智能治理,防止人工智能技术滥用以及产生相关的法律问题。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曹存根认为,AI在社会治理中可以发挥作用,国家应当统一部署一些大的AI公共服务设施。
 
  此外,参会专家还研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如何更好地与产业应用相结合。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彭思龙说:“如何让中低端的传统行业以最低的代价实现智能化的升级改造,可能是未来人工智能发展非常重要的方向。”
 
  腾讯AI Lab机器学习中心总监黄俊洲强调,AI从应用中来也要走到应用中去。目前很多行业还没有准备好深度学习所需要的数据,此时应当从算法上研发类似迁移学习和自学习等新的方法论,同时积累经验与行业新的知识进行结合。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李修全认为,公共AI算力、开放平台、知识中心等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除了助力技术落地、加速技术突破之外,也应在促进不同群体共享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改善中小企业和创业者创新条件,改进欠发达地区智能化基础设施,使智能化变革走向包容发展、共享发展。”
 
  来源: 来源:人民网-科技频道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建议。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0人
  • 0人
最新文章
版权和免责声明:
1.凡注有“浙江民营企业网”的文章,均为浙江民营企业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2.未注明来源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章,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认为文章有可能损害您的利益或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About zj123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建议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最新资讯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传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百强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监网监

浙ICP备110475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