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经济热点 民营经济 浙江股市 区域发展 专业市场 企业动态 统计数据 浙江产经 浙江楼市

数字经济,疫后时代的分析与展望

作者: 时间:2020年04月14日 信息来源:

   数字经济,疫后时代的分析与展望

 
  在抗击新冠肺炎中,数字技术、数字产业和数字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示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增长潜力。而在疫情之后,新一代数字相关技术将如何继续为数字产业赋能加力,提供更多的数字产品和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市场与政府边界的变化调整又该如何引导?这些都将成为关注和讨论的热点。
 
  4月11日下午,在由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干部教育中心出品的“2020干部培训公益年计划”系列课程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全国人大常委,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小涓,在直播课堂中对“后疫情时代的数字经济”进行展望。
 
  新机遇,数字技术表现亮眼
 
  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对人类生命健康及全球经济的冲击显而易见,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础上,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全球治理面临的新课题。
 
  患者诊疗、疫情地图、人群追踪、分类管理等,数字技术帮助高效、精准地做好防护与指导;在线教育、餐饮外卖、协同办公、零售电商等,数字技术能够保障社会生活运转、加快复工复产......中国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数字经济和数字基础设施,在这一时期,不仅为抗疫做出巨大贡献,也展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线上模式所蕴含的巨大潜力。
 
  对此,江小涓认为,数字技术的表现亮眼,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有很大关系,提前布局让“新基建”成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这个领域空间大、前景广阔,还将有大量新的机遇,而此次的疫情之后,政府的支持力度更大,消费者也培养了新消费习惯,可以说,这是一次非设计的广泛实验,非此情景不可设想,未来,技术发展支持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双轮驱动,更多百亿级千亿级的消费可望实现商业化。
 
  新挑战,发展空间仍需拓展
 
  可以预见,数字经济不仅现在助力中国的实体经济,而且能够让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赢得长久的动力。
 
  “但也要认识到,近几年数字经济发展有减力趋势。”江小涓提醒,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和上网时长出现停滞,互联网新产品表现贫乏,自动驾驶、量子计算、3D打印、机器人等新技术尚没有消费级的突破。一个重要原因,是4G移动互联网能够支持的产品,需求已较为充分地满足。新一轮发展,需要新的技术支撑。
 
  目前,消费互联网的运用更为普遍成熟,因其连结的是需求相似的消费者,而产业互联网连结的是各不相同的专业行业,二者所需要的通讯能力和计算能力,是不可相比的,因此发展空间仍需拓展,不能停滞。
 
  “虽然有挑战,但应用5G的较强能力、巨量消费者和大规模产业基础,以及一批有能力、有正向价值观的好企业,是我国的很大优势。”江小涓认为,“大规模连结能力,超高可靠低时延通信能力,满足很多行业更高标准的应用要求......5G的应用前景的确激动人心。”
 
  新需求,产业治理各归其位
 
  数字经济领域的发展,必须具有强大的创新性,就需要更加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经过市场拼杀出来的企业,具有综合能力和眼光,这些企业有足够力量在新一轮数字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力量。而这种情况下,政府与企业的边界又应当如何调整?
 
  对此,江小涓认为,数字产业和产业数字化已经成为主导产业和新增长点,万物互联时代必定会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这就需要政府制定中长期发展政策,关注数字产业发展状况;大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强,但应用场景不可控,应当将发展决策交给市场,政府来提供应用场景;产业组织方面,国内产业优势来自大市场同时具有的规模效应和竞争效应,因此政府也应当鼓励形成大型平台与鼓励竞争并重的政策导向;产业互联网发展需要公共产品的支持,可实行公共机构提供或购买服务的方式。
 
  智慧城市、智能驾驶、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未来数字技术的普及,会运用到各行各业,但同时,将会必然带来对数字技术本身的治理难题,例如人脸识别,就涉及数字技术、数字治理与个人隐私之间的平衡,“数字经济发展,市场是基础性力量,政府与企业必须各归其位,产生合力,才能更好地推动、引导其发展。”江小涓说。
 
  据了解,“2020干部培训公益年计划”由在线微课、直播课程、面授课程三部分组成。其中,在线直播课程涵盖服务经济、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新基建、国家规划五个方向,全面讲解未来战略性制度安排,并助力各级政府做好疫情后的恢复工作。该计划一经提出,清华大学多位教师积极参与授课,院内外已有63名教师志愿加入公益师资库。
 
  来源:人民日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建议。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1人
  • 0人
最新文章
版权和免责声明:
1.凡注有“浙江民营企业网”的文章,均为浙江民营企业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2.未注明来源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章,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认为文章有可能损害您的利益或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About zj123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建议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最新资讯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传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百强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监网监

浙ICP备110475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