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经济热点 民营经济 浙江股市 区域发展 专业市场 企业动态 统计数据 浙江产经 浙江楼市

减少风险隐患 避免重复隔离 浙江完善健康码管理机制

作者: 时间:2020年04月08日 信息来源:

   减少风险隐患 避免重复隔离 浙江完善健康码管理机制

 
  浙江在线4月8日讯(记者 陆遥 沈听雨) 4月7日,我省召开疫情防控工作第四十二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民政厅、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回应了如何抓紧抓实抓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一般场合是否可以摘下口罩、养老服务如何有序恢复等公众关注的问题。
 
  目前,我省将境外疫情输入防控作为重中之重,切实打好“一码一库一平台一指数”组合拳,完善“全员全方位全链条”闭环管理。
 
  依据国家第一入境点等管理模式要求,我省推进与省内外航空、港口、陆路各入境口岸联络沟通,加强协调衔接和信息共享。考虑到短时间医学观察容易导致健康监测不到位,为有效防范疫情传播风险,我省决定对入境后未在其他省(区、市)连续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中转来浙人员,一律采取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措施。
 
  连续14天集中隔离,是我省当前为防控疫情对入境人员采取的一项无差异公共政策,也是赋予健康码(国际版)“绿码”的基本条件。对已在省外严格按规定集中隔离14天且通过检测的入境人员,来浙江将不被重复隔离。
 
  随着复工复产复学的全面展开,必须进一步防止本地疫情反弹。我省将无症状感染者防控摆在突出位置,严格执行“两个14天”管控措施。由于近期国内陆续出现从原疫情严重地区输入的无症状感染者,并且还持有当地健康码“绿码”,根据相关新情况新问题,为减少风险隐患又避免重复隔离,我省对健康码管理机制作了相应完善。
 
  4月8日起,武汉市将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在保证人员通畅流动的情况下,为有针对性地加大无症状感染者筛查力度,我省决定对近14天来自武汉地区人员开展必要的核酸和血清检测,相关信息将纳入健康码管理。其中,对检测结果为阴性的,赋予浙江健康码“绿码”;对检测结果为阳性的,设定为健康码“红码”,经诊断后按无症状感染者或确诊病例处置。如相关人员已持有当地医疗机构健康检测报告,经核验后可免予检测。各地都要设立综合服务点,确保检测流程便捷、“绿码”转换快速,让受检对象尤其是来浙武汉同胞少费周折,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
 
  “之所以安排核酸和血清检测,主要是基于防控无症状感染者的需要。无症状感染者在人群中难以被发现,但其传染性已被确认,且容易产生在疫情严重地区。可以说,这是当前‘内防反弹’的最大风险点,也是中央最近特别强调的防控重点。”
 
  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对近期来自武汉地区的人员进行一次核酸和血清检测,是经过综合评估后的审慎决策。开展一次核酸和血清检测,就好比是一次简易体检。此安排不光面向武汉来浙务工人员,也包括对我省滞留在武汉的返乡人员。检测对事不对人,如省政府办公厅有一位处长滞留在鄂,回来返岗前也必须经过核酸和血清检测。
 
  另一方面,对检测结果呈阴性的人员立即赋予我省健康码“绿码”,不实行任何隔离措施,总体上符合省际之间健康码互认的原则。健康码省际互认是建立在信息充分共享的基础之上。目前,我省依托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正积极推进浙鄂两省防疫健康信息数据共享。通过核酸和血清检测,能够快速打通跨省域信息不对称的堵点,好比是一次健康公证。
 
  并且对持有当地医疗机构健康检测报告的,经核验后可免予检测。从政策层面讲,此次完善健康码管理机制,属于对不同区域感染风险作评估后的衔接性措施,尤其是以免隔离为前提,是深化浙鄂两省健康码互认的一项落地举措。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陆遥 沈听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0人
  • 0人
最新文章
版权和免责声明:
1.凡注有“浙江民营企业网”的文章,均为浙江民营企业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2.未注明来源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章,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认为文章有可能损害您的利益或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About zj123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建议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最新资讯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传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百强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监网监

浙ICP备110475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