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经济热点 民营经济 浙江股市 区域发展 专业市场 企业动态 统计数据 浙江产经 浙江楼市

量子世界中的经典智慧

作者:(美)玛格丽特·惠特利 时间:2020年01月17日 信息来源:《领导力与新科学 》

   量子世界中的中国智慧-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副教授胡泳

  我第一次读到玛格丽特惠特利的《领导力与新科学》,是20世纪90年代在瑞士学习管理学的时候。那时,初见有人把领导力与新科学这两个似乎毫不沾边的东西联系在一起,既感到新奇,又觉得颇为困难。她先是解释量子物理对组织实践的意义,然后追寻生物学和化学对生命系统的影响,最后论述了混沌理论与新秩序的创生。这些科学概念并不易懂,也不易转换到商业语境中。

  直到后来,我从系统学习西方管理学典籍转到汲取我国古典文化营养的时候,才觉得自己发现了理解惠特利著作的钥匙。惠特利以新科学为表,实则在质问西方自牛顿和笛卡尔以来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方式,诸如:把世界看成一部没有生命的大机器: 把个人劳动者商品化;过于强调科学客观性和科学管理;等等。

  我当时读的是英文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原书出版这么多年后,把它介绍给中国读者,不啻为一件幸事,因为从作者写的中文版序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东方文化对其领导力和组织研究的影响。作者说,源于”新科学”的关于领导力的新观点,"根本算不 上新观点。只有对于西方社会来说,它们才是新的”

  承认新科学的古老性,意味着把关系、传统信念、团体和和谐带回到一个现代化的、机械的、技术驱动的世界;意味着通过智慧和合作而不是以往的蛮力,为混乱的现实创造新的解决办法;意味着牢固地树立这样一种认识一是合作让生命变得更加繁茂, 而绝不是竞争;意味着懂得混沌相对于秩序的必要性,无论是在生命体内还是在一个组织中, 混沌都并非坏事,而是建立秩序的必经之路。

  可能你会问,量子物理、生命系统、混沌理论这些东西,与中国的古老文化怎么能扯上关系?原因无他,”新科学”打破了西方人固有的”机械论”倾向,即习惯于从元素的角度来探察结构,强调研究不同实体之间的机械联系;暗合中国人朴素的”系统论”倾向,即习惯于从结构的角度来分析元素,注重研究整体架构中的功能关系。惠特利说:”新科学与牛顿科学的一个最大差别是:前者关注整体,而后者关注部分。”又说: "在量子世界里, 关系是决定万事万物的关键要素。”如此看来,西方人的新科学,不就是我们的旧哲学?

  领导力与新科学推荐序二量子世界中的中国智 慧试观察人类把握世界的两大“思维结构”-西方重“因果”,中国倡“阴阳”。“因”与“果”是两种彼此外在、相对独立的元素,"因” 不依赖于“果”而存在”果”一旦由"因”产生出来,也同样具有独立自存的属性;前者对后者的制约和影响是外在的、历时的、单向的。而在注重"阴阳”关系的中国人看来,"阴” 与"阳”构成并服从于统一的矛盾结构,”阴” 不能离开"阳”而单独存在,"阳” 离开了"阴”也同样失去了其自身的意义,二者之间的制约和影响是内在的、共时的、双向的。

  以有果必有因的思维线索向,上推论,西方人便不得不为感性的现实世界找出一个最初的创造者。所以,在牛顿科学中,世界被看做一个因“上帝第一推动”开始运转的机器。这是一个 封闭的系统,必然朝着熵增加的方向发展,为了扭转衰败的进程,必须为生存而不断抗争。出于对因果关系的强烈偏好,在管理上,西方首先把事物分解成若干部分,进行精明的预测和控制。

  认定这些部分存在无休止的冲突,怀着控制的梦想,管理者以为自己有能力将混沌从生活中赶跑。

  而以"阴阳”思维来思考,世界不是机器而是生命。在生命世界里,重要的不是控制,而是动态的联系。任何事物都不能独立存在;混沌和毁灭是生命循环的一部分。组织也是生命系统,具备所有生命都拥有的适应和生长能力。由此,需要关注组织当中的人,关注他们的意图、尊严、情怀和价值, 因为这些都是强化关系所必不可少的。

  然而,我必须说,我不想在管理学和领导力的问题上,重复在其他领域一再出现的陈词滥调,说中国文化曾经是、今日依然是如此美妙,可以治疗西方患上的要命疾病

  这种说法对中国人没有半点好处。 正如作者在中文版序中诚恳指出的,以关系为导向的社会不易创新,而且,由于后发现代化的缘故,当西方社会的新科学已经放弃讲述如何控制大自然,而开始探讨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候,我们却在反其道而行之。在此,我想说的只是,对西方人来说,从整体的角度认识世界是一项新的技能, 而这项技能从来就包含在我们中国人素有的智慧之中,我们其实无须舍近而求远。

  古苏菲教义说: "你认为, 你知道一-,所以你一定知道二,因为一-加一等于二。但是,你还必须知道‘加’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起,我们忘记了中国式的"加法”呢?

  文章摘抄于:《领导力与新科学 》作者:(美)玛格丽特·惠特利

  • 0人
  • 0人
最新文章
版权和免责声明:
1.凡注有“浙江民营企业网”的文章,均为浙江民营企业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2.未注明来源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章,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认为文章有可能损害您的利益或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About zj123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建议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最新资讯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传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百强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监网监

浙ICP备110475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