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血流成河到碧海蓝天
《蓝海战略》是欧洲商业管理学院的金伟灿与莫伯尼两位教授合著的最新学说。《蓝海战略》是有别于传统竞争策略的另-种思维模式,作者认为,商业竞争的两种形式,我们可以比喻为“红
海”和“蓝海”两种海洋。“红海” 是在现有市场空间的“血腥”厮杀,而“蓝海”则不断地开拓新的市场空间,不与竞争者竞争,以实现差异化和低成本目标。
他们的研究证明,任何企业都不可能永远保持卓越,要改变这个企业宿命的唯一方法, 就是运用差异化策略,开创无人竞争的新市场。
按照这种思路,在竞争激烈的当代商海中,产品若无法实现差异化,就会落入“红海”的血腥价格竞争之中。
而“蓝海战略”所倡导的思维方式的关键在于“不与竞争者竞争”,在于探索还没有被开发的差异化市场,以及还没有被创造的消费者需求和服务。
毫无疑问,“红海思维”是以价格竞争为核心,“蓝海思维”则是以差异化和价值创新为核心。
红海思维这种流血竞争的结果往往是市场愈来愈窄,公司的获利越来越小,成长越来越慢,甚至萎缩。
而蓝海思维探索的是尚未开发的市场和消费者内心潜在的需求,其市场空间在不断地成长,公司的利润也越来越大。
根据专家研究,在企业创始阶段,往往有86%的精力用在“红海战略”上,仅有14%用在“蓝海战略”上一- 探索未开发的市场或科技;到了企业利润显著成长的阶段,则有62%精力用在“红海”,
38%用在“蓝海”;最后在企业明显获利的阶段,往往把更多的精力投注在未开发领域的探索,此时花费在“红海”的精力仅有39% ,而用在“蓝海”的则高达61%。
由此可见,企业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必须由血流成河的红海竞争转向碧海蓝天的蓝海竞争。
企业家要实现这种转变,就需要改变思维模式,由红海思维转向蓝海思维。
管理学大师彼得. 德鲁克认为,创新就是创造一种资源,创新就是要改变人的思维方式。从数学上讲,“杯子里还有半杯水” 与“杯子里-伴没有水” 没有任何区别,但是从思维方式上讲,两者就
有本质的区别。对于管理者而言,如果看到杯子里还有半杯水,那就只看到现有的市场,只想着怎样分配现有的蛋糕;如果看到杯子里一半没有水,其实就是看到了市场的空白,看到了市场还可以被开
拓的那一部分。
企业家的思维角度不同,自然会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式去应对市场,就会用不同的方式去创新。看到半杯水的企业,就会想方设法地争夺市场份额,采取降价竞争就成为最有效的手段,这是中国当
前很多企业普遍采用的手段;看到杯子里还有一半没有水的企业,就会尽量避免竞争,尽量去开拓新市场,通过不断细分市场来创造顾客。很多企业都采取这样的方式来创新和参与市场竞争。简单地 讲,企业家必须由传统的红海思维,转向蓝海思维,寻找企业发展的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