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浙江信保今年帮助杭企挽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险损失超10亿元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近日投产通气,标志着我国国际能源合作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也成为实践“一带一路”倡议的标杆。在我国努力扩大国际能源合作的过程中,信保力量也起到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去年10月,中国信保与国家能源局签署了《关于协同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框架协议》。此举也意味着,信保工具将在提升企业融资便利化程度、推动“一带一路”能源国际合作迈上新台阶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杭州,已有企业利用“信保方案”,投资印度尼西亚油田开发项目,成功地将石油开发业务从国内延伸到海外。项目涉及12万平方公里,含有油气田70多个。当前油田开发顺利进行,如能充分开发,预计可开发2亿桶,开发潜力巨大。
事实上,不仅在国际能源合作行业,“信保力量”已渗透至全行业,尤其今年以来,世界经济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愈演愈烈,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上升。在此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杭企在信保力量的“护航”下通过“走出去”投资,从而降低经贸局势波动带来的风险、提高自身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今年在柬埔寨投资建厂的杭州桐庐某制造企业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一方面,杭企积极投身于“一带一路”倡议中;一方面,浙江信保尽力为杭企撑起“安全伞”,当好出口企业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对国际市场进行全面梳理,对投资风险的成因、影响、案例等进行系统性总结,打造特有的海外投资风险指标,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帮助企业识别和评估投资风险。
在提供风险评估的同时,浙江信保还提供风险管理建议,帮助企业规范管理投资风险,及时跟踪承保项目进度,全面把握项目执行中的国别、行业风险,提供及时、专业的信息服务。
浙江信保营业部还向杭州出口企业发送《国家风险分析报告》、《全球投资风险分析报告》以及《全球风险地图》。全年与杭州市商务局及区县(市)商务部门联合举办风险发布会共计10场,开展应对贸易摩擦、国际贸易风险分析及应对、支持企业“走出去”各项外经类专业风险培训会议近20场,发布风险警示信息30次,风险识别覆盖杭州2000余家企业,帮助杭州企业挽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险损失超过10亿人民币。
贯彻落实“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的精神和部署,浙江信保成为助推杭州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优质加速器”,也是金融供应链上的重要一环,为扩大对外开放格局、实现经济增长目标而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