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经济热点 民营经济 浙江股市 区域发展 专业市场 企业动态 统计数据 浙江产经 浙江楼市

变态心理学——健康与变态 健康与常态

作者: 时间:2019年09月26日 信息来源:

    健康是人们挂在嘴边的常用词,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思想健康文化健康,甚至是国民经济和国家建设也强调要健康发展,可见健康一词在人们心中具有重要的褒义价值而变态,,则不然,它是人们忌讳的字眼,过去只能从精神病学家那里偶尔听到,现在这个贬义词已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常听人说: 这人性变态! 那人思想变态! 变态一词不仅作为诊断标签,而且成为诽谤他人的利器,成为能显示某人见多识广的工具显然, 健康的滥用并不可怕,而变态的滥用则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为了使这些科学词汇恢复它们原来的面目,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本章将从病理心理的角度,在论述健康的有关涵义之后,重点阐明变态的若干问题

    一 健康与常态_

    健康是机体的正常状态,可称之为常态(norma1),这里不是指统计学上均值加减两个标准差的涵义,而是指人体的功能态人体存在不同功能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从一种功能状态转化为另一种功能状态人体状态可分为三种:一是基本态,它是一种常态,包括觉醒睡眠和警觉态等;二是异常态,包括疾病危机和临死态;三是特殊态,它处于常态和异常态之间,一般人不易达到,如催眠气功和特异功能状态等人的三种态随着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不断转化,基本态转化为异常态,标志着生命质量下降,健康状况变差;异常态转化为基本态,说明生命质量提高,健康状况变好特殊态是一个中转站,它对健康的利弊取决于人们如何利用,如练气功可能防治疾病,也可能走火入魔常态的健康究竟是一种什么状态?这要从健康的涵义以及医学模式的发展来讨论人类对健康的探索自古以来就有,随着社会变迁,人类对健康的理解也不断变化科学意义的健康概念得益于医学的诞生,从医学模式的发展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类对健康的逐步认识过程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指人们观察医学问题的思想与行为方式,它是人类与疾病作斗争获取健康和防治疾病经验的总结,是人类生命观疾病观和健康观的概括医学模式的发展受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科技水平以及哲学思想的影响,早期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神灵模式机械模式等几个阶段过去认为,生命和健康是由上帝神灵主宰的,人们只能用祈祷来实现健康15 世纪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机械唯物主义思想出现,认为人体好似一部机器,疾病是某部分零件,,发生故障,要健康就得换掉失灵的部件直到19 世纪后,才进入生物医学模式时代由于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进步,全世界先后发现了20-30 种细菌,人们开始认识到疾病是生物因素引起的,健康就是无病,是人体-自然环境-生物病因三者之间的平衡,防治疾病就是要通过预防接种杀菌灭虫和抗菌药物来消灭生物性病原体20 世纪50 年代以后,随着疾病谱的变化传染病减少和慢性病增加,人们逐步认识到疾病与健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1977 年美国学者G L Engel 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论文需要新的医学模式一一对生物医学的挑战,提出生物一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idical model 的概念,此文被认为是现代医学模式的里程碑该模式从人的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因素中去研究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更全面深刻地认识疾病与健康的本质,健康就是人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之间的平衡医学模式的演变使得健康的定义不断完善目前用得最多的是世界卫生组织(WH0,1947)所作的定义: 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身体健康是指人体结构完整生理功能正常;心理健康主要是指人的心理与行为统一人格稳定和心理与环境协调;社会健康是指人的社会适应良好,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工作能力和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胜任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角色,取得成就,自我实现近十年来,有人还将道德健康作为一个重要维度分离出来,强调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要无私利他,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虽被广大公众接受,但仍有不少人提出置疑,认为这个定义过于抽象和保守,因为完善状态难以确定现代人不再满足于维持良好的身心状态,而是要促进健康,提高身心和社会方面的适应阙值,创造更加完美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能愉快幸福地生活学习和工作健康者要减少对医生的迷信和依赖,学会家庭保健和自我保健,降低自我创造的危险性,消除不良行为习惯和负性情绪状态健康者在无病时也要主动预防,经常锻炼,增强体质,讲求合理营养,正确安排作息时间,创设良好的家庭物质与精神环境,提高教育水平和文化素养,懂得丰富的卫生保健知识这种理想化的健康状态受到社会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制约,需要整个国家社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实现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00 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战略目标正在逐步实现健康不仅是人的理想常态,也是人类的基本权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目标民强才能促国富,有了健康的国民素质,必将极大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使人类生活质量走向良性循环

  • 0人
  • 0人
最新文章
版权和免责声明:
1.凡注有“浙江民营企业网”的文章,均为浙江民营企业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2.未注明来源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章,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认为文章有可能损害您的利益或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About zj123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建议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最新资讯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传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百强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监网监

浙ICP备110475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