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底子薄弱的农业乡镇如何成为“明星乡镇”——
看泗淋的“三级跳”
短短几年间,泗淋乡办起工业集聚区,建起船舶制造基地,财政收入从几百万元骤增到近2000万元,从一个不受关注的经济薄弱乡镇成为大家眼中的“明星乡镇”,可谓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那么,泗淋又是如何实现这种“三级跳”的呢?
第一跳——农业向工业跳跃
狂风怒号,大雨如注,转瞬间,千亩橘园淹没于一片汪洋间,只听一声声长长叹息:这收成又没了。
2003年的一场寻常台风,却让泗淋塘的几百户柑橘种植户苦不堪言——橘树经水一泡,收成打了一个大问号。
看着受灾的橘园,泗淋乡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也是暗叹不止。一直以来,泗淋作为一个经济薄弱的农业乡镇,年年防台,年年助农,可百姓生活不见好转,地方经济不见发展。即使哪年风调雨顺,橘子也是增产不增收,卖不了好价钱。
泗淋的出路在哪里?百姓致富路又在何方?种种问题困扰当地的党委政府领导。穷则思变,变则思进。2003年,泗淋乡党委政府作出一个大胆决定——兴建洞港工业集聚区,把洞港1800多亩橘园打造成一个工业小区。
这个决定,自此改变泗淋。
这是一条没有任何经验的道路。泗淋自古以农业为基,素来缺乏工业氛围,但在这片热土上,很快传出“后发泗淋”的坚实足音。考虑到没有工业基础,须借助外力,而招商引资决定着工业成败,泗淋乡干部全民动员,纷纷到椒江、黄岩、路桥等地进行招商。
同时参照各地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泗淋乡按照“高起点、高标准、有序推进”的建设理念,对集聚区每个区块区位、面积一次性规划设计到位,并进行详规控制。对集聚区道路网络、对外进出循环通道以及集聚区标志等同步设计到位。
“土地对企业发展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尤其对椒黄路等企业来说,土地成本过高,而泗淋1000多亩土地,就为他们提供了发展平台。”该乡一位负责人提到,招商很成功,陆续有几十家企业签订投资意向,尤其是在2007年,县内单体企业建筑面积最大的珠光集团三门圣诞用品有限公司完成整体搬迁落户,成为园区一道靓丽风景线。
转变思路赢契机。自走上工业之路后,该乡经济就步入“快车道”,截至目前,1615亩工业用地实际利用已达1124亩,37家企业落户,其中26家企业投产。在2005年后,当地税收明显增加,2006年达到600多万元,2009年则为1745万元。今年1至5月份,全乡工业产值达1.5亿元。
第二跳——粗放向集约跳跃
从农业“一条腿”走路,到工业、农业比翼齐飞,泗淋开始“多条腿”走路。但部分企业圈而不建、迟迟不见上马,一些项目污染较严重、致当地群众不满……一系列问题接踵而来,工业园区的集聚效应没有最大化。
重新整合土地资源,已刻不容缓。几经考虑后,泗淋乡决定“腾笼换鸟”,对工业集聚区供地情况进行洗牌,从而进一步整合资金、人才、产业等优势,向重点产品、重点行业倾斜,走特色显著、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发展之路。
“泗淋处于交通末梢,位置不优越,招商引资‘请神’不容易,现在要‘赶神’,把企业请出集聚区,乡里不是没有顾虑。”该乡党委委员吴春琴告诉记者,2006年底,她调任泗淋任工业副乡长,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清退企业。
通过这样一次“腾笼换鸟”,泗淋及时置换19家企业,重新引进新企业12家,并先后开工建设。没有几时,集聚区就呈现勃勃生机,逐渐形成模具、洁具、饰品等多个特色产业。尤其是珠光集团、九环洁具等规模上企业的投产,一下改变了投入不投产的不利局面。
2007年底,全县上下兴起船舶制造业热潮,一些沿海乡镇都大力发展船舶业。此时的泗淋工业已是风生水起,但该乡却没有任何“歇手”的势头,而是果断出击,利用硖礁塘2000多亩滩涂,积极运作船舶企业的引进。
这一年,强辉、勤丰、泰鑫、圣跃、长发等5家船舶企业顺利引进,但随之而来的金融危机,却让这个刚起步的船舶业遭遇“当头一棒”,企业运作举步维艰。煎熬直到2009年才有所减缓,强辉率先突围,此后勤丰、泰鑫也迎头赶上。截至目前,强辉船业已有8条船下海,勤丰、泰鑫都有船下海,而圣跃、长发也已动工兴建。
“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单是几个船企,年产值就能达到六七个亿,再加上其他工业企业,泗淋工业突破10亿不成问题。”该乡党委书记金圣善信心满满地说,泗淋乡现有船舶修造、机械制造、洁具、工艺品等各类企业49家,已逐步从传统农业乡镇向工业乡镇迈进。
第三跳——工业向商贸跳跃
集聚区步入正轨、船舶业逆风而上……泗淋正展示出一个新兴工业乡镇的强大活力,但表明的繁荣难以掩盖住一些不足。“企业产出不多,企业家投资热情不足,经营管理不到位,泗淋工业发展同样面临诸多问题。”金圣善直言这些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他给记者罗列了一组数据:2007年泗淋财政收入为1600万元,2008年1603万元,2009年1745万元,三年内几乎没有变化;台州市工业亩产税收为10万元,三门是7万元,洞港工业集聚区却只有1万元,远远低于市里和县里。
“产出低有多方因素,一个重要原因是集镇建设拖了后腿,泗淋想再次实现跨越发展,出路就在集镇建设。”金圣善告诉记者,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生产、生活配套就非常重要,而集镇建设就是主要的一块内容。与周边四岔、桃褚发达集镇相比,泗淋集镇建设的滞后已严重影响到工业的发展。
集镇到洞港工业集聚区的道路太小,进出车辆非常不方便,园区企业和工人反响很大,在经过仔细谋划后,泗淋已开始着手规划兴建宽30米、长2.5公里、投资总额2000多万元的园区大道。
为集聚人气,改善城镇面貌,给企业提供更为方便的生活配套,泗淋乡这段时间一直都在拆除一些违章建筑,着力解决泗淋村村民宅基地问题,把这个村的新农村建设提升到集镇建设这个层面。
除了硬环境上的改善,泗淋也在软环境上下功夫。该乡特意在泗淋洞港工业集聚区设立园区办公室,派驻干部长期入驻,随时解决企业遇到的大小问题。还实施干部联企制度,每个干部都联系一个企业,为企业提供尽可能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