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胡灵敏)近段时间来,受今年欧元区债务危机影响,美元对欧元比率不断升值,人民币对美元也“被升值”超过10%,面对如此复杂的国际金融形势,永康市外向型企业多管齐下规避汇率风险降低损失。
永康市圣鸿集团生产的圣诞工艺礼品90%以上出口欧美国家,该公司副总裁应志鹏表示,以前公司与欧洲经销商一直通过欧元结算,但是从去年欧洲部分国家出现债务危机后,企业果断地将99%的订单改为以美元结算,除此之外他们还多种方法同时并用,以保持汇率的稳定。“第一种形式是和客户锁定汇率;第二种是要求客户提高预付款的额度;第三种是通过金融系统,采取远期结汇的形式。”
据介绍,锁定汇率是该公司与经销商在签订订单时,合同中明确规定,以美元与人民币1比6.95为交易汇率,汇率如果超过6.95双方各承担50%的损失,另外公司还将预付款由原来的30%提高到了50%,避免汇率波动的不稳定因素。
像圣鸿这样规避汇率风险的企业还有很多,永康钱龙工贸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不锈钢网篮的外向型公司,产品远销日韩、欧美,不过在当今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的环境下,生意也越来越难做。该公司采用远期结汇业务,以规避汇率的风险。
目前,永康市外向型企业近11000家,其中出口欧美市场的企业占到60%以上,永康市外贸局副局长楼丽珍告诉记者,今年1~4月份永康累计实现自营出口达81213万美元,同比增长49.22%,但目前欧元区市场前景还不明朗,不确定性因素还有很多,企业更应该适时调整出口市场,规避汇率风险。“企业要尽早收回货款尽早结汇,现在欧美市场汇率变动大,企业要拓展其他市场,例如东南亚市场、印度、非洲、南美这些市场。”
另外,业内人士还提醒企业,使用这些规避汇率的方法都是暂时行为,要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出口汇率,还是需要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这样才有筹码和国外经销商谈价、定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