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倒逼,普陀区一批民营企业紧贴市场搞技术创新,并积极申报专利,逐步从“制造”向“创造”转型,效益得到了明显攀升。记者昨从普陀区科技部门获悉,去年该区企业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了100件,且呈现出越来越“热”的趋势。
浙江中久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建筑保温材料及研发的企业。在近3年时间内,靠着推陈出新的“中久”牌建筑外墙节能保温材料,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今年1~5月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0%。“别人没有的你有,不仅少了竞争,而且利润也不错。 ”公司董事长李伟国对记者说,他们公司最新研发的腔体式保温装饰板节能要求达到了65%。借助不断创新产品,企业将逐步实现转型升级。
记者昨在该企业看到,一批新产品正发往外地。据介绍,由该公司自主研发的腔体式保温装饰板具有导热系数低、强度高、耐久性好、施工简便的特点,目前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认定的实用新型专利。在独占全省市场的同时,还将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大城市,已广泛应用于大型商厦、医疗大楼、高档酒店等项目。
距离中久公司不到1000米的浙江欣亚磁电发展有限公司,借助施耐德电气的平台,在国际品牌引导下,不断提高自身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从2008年下半年至今,企业先后投入5000余万元研发经费,平均每年推出两款以上新产品,不仅稳住了国外市场,今年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同比也增长了35%以上。据介绍,目前欣亚公司拥有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专利授权2项,今年一口气又申报了3项专利。
据了解,从2006年至今,普陀区专利申请保持年均递增30%以上,去年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100件,其中专利授权54件、发明专利6件、实用新型42件。“相比外省市虽然这个数据还有些偏小,但其受追捧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 ”普陀区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在以往,“普陀制造”中有一半以上都销往国际市场,但一直以来各出口企业均以贴牌加工为主,缺少核心技术,不少企业只是“组装车间”或“加工基地”。“‘专利热’逐渐在普陀兴起,预示着普陀企业开始逐步从‘制造’向‘创造’转型。 ”
据悉,为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普陀区近年来大力实施以知识产权为基础的自主创新战略,相继推出了专利预警平台、专利质押贷款、安排科研专项经费等政策和服务举措,以培育企业核心知识产权,增强专利贮备,提升企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