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亿吨大港”为“亿吨强港”
——访市交通局局长夏坚定
湖州在线讯 “以公路、航道、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资源为依托,统筹协调公路、铁路、水上等多种运输方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并互相补充,最终形成分工协作、布局合理、联结贯通、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这就是我市正在加快建设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这个体系中,发展内河航运非常重要,因为湖州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一见面,市交通局局长夏坚定首先给记者解释了“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这个名词。
夏坚定所指的得天独厚,就是浙北地区千百年来赖以生存的“水”。打开湖州地图,无限“蓝色”尽收眼底:太湖、京杭运河、长湖申线、湖嘉申线……纵横交错,遍布境内。目前,全市拥有内河航道120条,通航里程1172公里,每百平方公里航道密度高达20公里。不仅如此,湖嘉申线已在全省率先满足了千吨级驳船通行,长湖申线“四改三”工程正在进行,京杭运河也即将拉开千吨级航道建设的帷幕。即便在水网密布的江南,这也是绝无仅有的。
“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湖州交通将以构建高等级航道网络、提高行业管理水平,打造全国内河强港为着力点,发挥利用浙北水网的优势和潜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公路、铁路和水运3种运输方式的整体优势和组合效率,为我市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撑。”夏坚定说。
众所周知,内河航运具有运能大、占地少、能耗低、污染轻、成本低的优势,非常符合中央提出的“以工业、交通、建筑为重点,大力推进节能、提高能源效率”的要求。夏坚定说,近年来,一条条水上高速航道如同一根根纽带,串起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吸引着国内外不少大集团、大公司沿河“筑巢”,依托水运优势,抢占市场,壮大规模。目前,仅长湖申线两岸就形成了金属管道与不锈钢、木地板和水泥建材3个产值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其中,金属管道与不锈钢、木地板列入了我市6大重点特色产业。
去年无疑是湖州内河航运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当年1至9月,湖州港累计完成货物吞吐量10681万吨,成为国内第17个亿吨港口,也是我国首个沿河亿吨大港。然而成绩面前,夏坚定并不满足。他说,湖州港目前仍存在着港口内涵质量有待提升、经济附加值有待提高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进行转型升级。当前,这种转型升级正处在千载难逢的“黄金期”,众多利好消息接踵而至:一是国家今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我市发展内河航运提供了资金支持;二是5月20日,省委常委会在专题研究湖州工作时,提到了湖州的交通区位优势和湖州交通人肩负的使命,为我市发展内河航运提供了信心和动力支持;三是我省正在加快推进内河航运复兴工程,拟定中的内河航运“十二五”规划将把以京杭运河为主轴、全面提升浙北航道网和浙东航道网为主要奋斗目标之一,为我市发展内河航运提供了政策和规划支持;四是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步伐的加快,河海联运即将成为现实,为我市内河航运实现做大做强提供了机会。
“下一步,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早日实现从‘亿吨大港’向‘亿吨强港’的转变。具体到实际工作,就是除加快实施长湖申线浙江段扩建工程、积极筹划湖嘉申航道浙江段全线通航千吨级船舶方案外,还要在科技兴港、管理兴港上下功夫,同时严格按照《湖州港总体规划》制定的奋斗目标,一手抓码头建设,一手抓港口整治……”与夏坚定交谈,记者感受到,他的脑海中装着一幅非常清晰的内河航运发展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