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宁波举办的第九届消博会上,义乌参展企业带着诸多新产品前去参会,实际效果如何却有待展会结束后定论。在参展的义乌企业看来,消博会虽然名声在外,但意向订单的签约率并不太高。部分参展企业认为,不来消博会担心失去结识新客户的机会,前来参会又未必能拿到大订单,这让他们备感矛盾。
食之无味:成交情况没想象中好
“连续参加了8届消博会,最大的一笔订单只有数万美元。”义乌飞渡进出口有限公司经理毛小明告诉记者,相比公司全年的贸易量,这个数字有些不足为道。
毛小明坦言,对企业来说,消博会不像广交会、华交会、义博会那么吸引人,这从参展效果上可见一斑。成交率不高或许和企业参展商品的类别有关系,但连续8年都这样,难免让人有些灰心。
义乌鑫太阳日用品制品有限公司经营浴帘、台布、围裙等产品。该公司参展代表介绍,公司近两年都参加了消博会。虽然每次开展都有部分客商前来询价,可达成意向订单的几率并不大。
另外,部分义乌参展企业代表认为,今年消博会首日的客流量感觉没有前两年来得多。主打装饰用品的参展商也较少,同行间缺乏对市场的分析和交流渠道。
弃之可惜:订单再小也是利润
尽管义乌参展企业对消博会颇有微词,但在市场竞争之下,大家也不愿意放弃结识潜在客户的机会。用参展代表的话来说,“再小的订单也是利润”。
毛小明告诉记者,消博会举办地宁波是一个港口城市,有众多的外贸公司。相比义乌,宁波外贸公司的整体规模和诚信度相对更好一些,通过展会有可能结识新的贸易伙伴,总有机会拿到一些订单。这也是他连续数年都去参展的原因。
在与泰利工艺品等其他参加本届消博会的义乌参展代表交流后,记者发现大家对自己公司的产品都比较有信心,但对于是否能取得大订单,多多少少都抱着侥幸心理:多来参加展会,总能像撒网捕鱼那样碰上几个客户。可如果不来,那就一份订单都拿不到了。
事实上,参加本届展会的义乌企业最感兴趣的还是广交会、义博会,前者知名度和客流在国内首屈一指,后者在自家门口举办,老客户往往都会带些新客户一起来捧场,对拓展贸易更为有利。
业内观点:参展不要只看订单
近几年,国内消费日用品类的展会越来越多,义乌企业走出家门参展的频率也越来越高。然而,不少义乌企业过于强调参展拿订单的目的,忽视了展会所透露出的行业发展、产品流行趋势、新材料变化等潜在信息。
义乌会展业内人士认为,消博会已经经历了从客流稀少到渐具品牌效应的发展过程。和其他知名展会一样,消博会能一年比一年办得好,说明大多数参展企业得到了诸多利益:或许是几份大额订单,或许是结识了大客户,或许是得到了有关新产品、新材料的应用信息,或许是了解了一项现有产品的改进技术……参展的意义并不止于订单多少。尤其对义乌中小企业而言,仔细收集每个客户对产品质量、报价和材料的看法,本身就是最直接的市场调查行为。而且,越是专业的展会,参展商得到的反馈信息越是精确。很多时候,企业通过展会挖掘到的行业信息,远比几份订单更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