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长兴县共拥有船舶2100多艘,平均吨位达到225吨,拥有500吨以上吨位的船舶55艘,300至500吨位的船舶600艘。全县共拥有7家水运民营企业,其中拥有3万吨运力的水运企业1家,1万吨以上3万吨以下的水运企业3家,1万吨以下的水运企业3家。凭借强大的区位优势和矿产资源,依靠建材产业起步的长兴港区,它的运能已一跃成为全国内河港区的冠军。
“长湖申线改造后,我们长兴段将成为千吨级的航道,到那时,我县的运力还将进一步提升。”长兴县港航处的工作人员说。虽然航道改造后将进一步提升长兴的运力水平,但是矿产资源毕竟数量有限,不可再生,面对航道的扩容改建,如何谋求更为长远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小视的问题。“运一吨钢材所创造的利润,有可能是运一吨砂石的百倍之多。随着长湖申线的扩容,仅仅依靠单一的矿产资源水运,发展终将受到制约。只有发展新型建材产业,才是长远之计,才能让长湖申线长久地发挥作用。”
在临港产业区的规划中,长兴就有对新型建材产业区的规划,而近几年,更有众多企业看中长兴便捷的水运资源,从而选择长兴发展新型环保建材产业。像世界500强企业德国凯莱建材集团就在长湖申线源头小浦港成立了长兴伊通公司,每年将为华东地区提供500多万平方米的新型环保建材。该公司负责人说,公司之所以选择落户小浦,除了看好长兴拥有丰富的石英砂资源之外,更主要的是这里有一条承载量大、运输成本低的长湖申航道。
长兴县重视科技在港区发展中的作用。“就在前几天,县电信局和长兴长运船务有限公司举行了船舶远程视频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签约仪式,这是我省首个内河船舶无线视频远程监控及卫星实时定位项目。”港航工作人员说。
据了解,船舶远程视频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运用实现对运输船舶的实时动态监控和调度管理,有效提高船舶使用率。有“浙北船王”之称的长运公司总经理王志明告诉我们 :“以前在船运过程中是依靠手机进行联系,不能及时了解动态信息。安装了监控系统以后,我可以随时掌握船舶信息,更可以就近调度空船运货,为我节省了不少成本和时间。”随着长湖申线的改造完毕,公司的船舶平均吨位就可以提高到700吨,经济效益至少可以提高30%,船舶远程视频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启用,将为公司发展带来不少帮助。同样地,该系统也将服务于长兴各大产业的水上运输,以合理调配船舶,节省成本,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