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档案】雷峰乡位于天台县西南部,地处大雷山麓,全乡总面积约79平方公里,共有17个行政村,5200户,16470人,森林覆盖率达84%。目前,全乡建立了26个垃圾分捡场,配有33名保洁员,平均每5户就有一只垃圾桶。雷峰乡是浙江省兴林富民示范乡、浙江省特色产业强乡、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春雨淅沥,大雷山青翠欲滴。
4月14日中午,参加“甬台温生态文明建设行”活动的志愿者们,从天台县城驱车20来公里,顺着山谷中的一条公路,进入了大雷山脉。
到达雷峰乡黄家塘村的时候,雨下大了,但浇不冷甬台温三地志愿者们的盎然兴致,大家冒雨探访。
这是一个农业村,没有什么工厂。村外是大片的粮田、果园,村中的房前屋后,不时看见一两株正萌新叶的葡萄,刚结果实的枇杷、梨树。
渐渐地,志愿者们越来越振奋。黄家塘村貌朴素,却又天生丽质,清新健康。全村非常整洁,既没有农村常见的臭水沟、烂泥塘、禽畜粪便,路旁墙角也看不见什么垃圾。
村干部介绍说,山村的自然环境虽然好,但原来有1300多个露天粪坑,垃圾乱丢乱堆,村容村貌也是脏乱差。这几年,黄家塘村新铺了水泥路,村民家中安装了抽水马桶,公共场所造了公厕,消灭了露天粪坑,还实行了垃圾生态化处理。现在,村里的公共垃圾桶平均每户一只,垃圾做到了门前三包、集中分捡、生态处理。平时,村老人协会分片包干检查。老人们负责极了,哪家没做好就批评,几年下来,大家养成了讲究公共卫生的习惯。
在黄家塘村外,志愿者们饶有兴趣地参观一块长满了绿油油的菖蒲的湿地,这就是村里污水处理系统的一个环节。农村污水处理是个大难题,黄家塘村却用小成本解决了。他们铺了排污管,通过污水处理池进行厌氧处理,把污水变成“肥水”,还田灌溉。
然后,志愿者来到崔一村。这也是一个素面朝天,却又清秀动人的小村。村前是清澈的溪流,村后是苍翠的大雷山,周围环绕着近千亩梨园。村里干净整洁,几乎看不见什么垃圾。
崔一村的生态养猪让人印象尤其深刻。全村家家户户的猪,都集中到一个地方喂养。猪粪排进了沼气池,沼气是农户的清洁能源,沼渣肥田,沼液滴灌梨园。沼渣、沼液都是优质的有机肥料,种出来的梨不但环保,而且特别甜。副乡长倪寿贵介绍,崔一村的蜜梨已经连续四年获得省农博会金奖。
雨渐渐停了。在崔一村口的桥上,以青山、溪流、果园和宁静的村庄作背景,甬台温三地的志愿者纷纷摄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