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央视经济半小时的一段按语,“预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其难度之大,恐怕堪称经济界的哥德巴赫猜想。这当中的难度来自于中国社会处于城市化的过渡期,中国经济又处于财富再分配的转型期,这就决定了房子对老百姓而言,既是生活必需的消费品,又是寄予了无限厚望的投资品。”多重身份的房地产在复杂的环境中,会有着怎样的前途和命运?本版今起陆续编发相关人士的看法,见仁见智,仅供参考,欢迎回应。
综合媒体报道,前几天,位于北京朝阳区的两幢楼,开盘时突然坐地涨价,每平方米比约定的价格高了4千元,引发上千购房者抗议,最后以平均上涨两千成交;南京多家开盘亮相的新房全城遭“抢”,某楼盘认购率甚至超过96%。
非理性的追涨行为非常危险
马光远(经济学博士、著名财经评论员):现在北京房价非常简单,非常好判断,一环一环地数就行了,每一环加一万,三环的五万,四环现在快四万了,五环的马上三万,六环的两万。以前开发商还会雇人排队、站队,今年已没有人敢说有托存在了。
我不知道在房价疯狂的背后到底是真实的疯狂,还是泡沫的疯狂。但这反映了一个非常可怕的情况,这一段时间,房价进入了一个不可思议的阶段,谁也不知道房价的高点在哪。而且很多人是真的想买房住,投资的少了,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在这种越调越涨的情绪下,每个人都沉不住气了,包括开发商在内都承认疯狂。
政府遏制房价的成效尚未体现
顾云昌(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中央政府一直强调要遏制房价的过快上涨,目前看来成效比较小,也可能是政策效应的问题,也可能是供求关系比较严重的情况。特别在大城市,泡沫吹大的趋势还在继续当中,这应该引起高度关注。泡沫无非是两种结果,一种是破灭,破灭以后房价下跌,另外一种结局就是如果房价能够稳定下来,而我们的收入在不断地增加,可以用时间换空间,等于是吸收了泡沫。我觉得这两种可能性还是存在的,我想我们努力的方向,应该是第二种可能性。
供需失衡导致房价难以下降
冯科(北京大学经济所房地产金融中心主任):房价为什么降不下来?主要是供给和需求的结构失衡,2009年,主要是因为需求恢复太快,供给跟不上,这个时候的土地供应又没有喘息的时间,所以造成2010年的持续上涨。如果房价涨得太高,对中国经济会有负面的影响,因为它是收缩性的,如果大家都把大部分的钱,投入去购房的话,对其他的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就会减少。这样的话,中国经济又很有可能会陷入到一个发展陷阱当中,泡沫带来的危害在于此。
房产政策信号一定要清晰
张鸿(著名经济评论员):政策的信号一定要清晰。这一轮一直在说遏制房价的过快上涨,但一些老百姓误解了政策的初衷,应该给老百姓一个进一步的解释,就是并不是想让房价下跌,而是要它稳步地增长。即使是遏制过快增长,也要清楚什么是过快,到多大的比例就是过快了,是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的增长,还是很多研究机构公布的20%甚至更高的增长?
(据4月12日cctv2 《今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