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全省第2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全省第1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全省第3
四月春意尽现,季度报恰时“出炉”。
记者昨天从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湖州调查队分别获悉,经初步统一核算,一季度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384.0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9%,位居全省第2位;居民消费价格水平(CPI)同比上涨2.2%,低于全省0.5个百分点。
当前背景下,一季度开局压力和考验不言而喻,然而实实在在的数据比较,传递出的变化让人信心坚定。市统计局综合处处长钱中勇评价:“与依旧严峻复杂的经济环境相比,取得这个成绩很不容易,好于预期。”
一看经济面——
基本实现“开门红”
今年以来,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7.9%背后反映的,是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但高于全省同期平均水平,排位居全省各市第2位。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从一季度经济情况看,开局平稳,运行正常,发展速度处于合理区间内,基本实现‘开门红’。”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7.97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212.42亿元,增长9.4%,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154.34亿元,同比增长9.2%,在全省居第2位;第三产业增加值153.70亿元,增长6.2%。
投资增速有所回升,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305.44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比1至2月回升5.7个百分点。几个主要投资领域上,基础设施投资66.54亿元,增长33.8%;房地产投资66.37亿元,增长31.4%;工业投资155.13亿元,下降5.3%。
另外,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7亿元,增长14%,增幅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外贸出口总额18.36亿美元,同比增长6.1%,增速比1至2月回升6.4个百分点。
判断增长速度是否滑出目标区间,除了看速度以外,还要看就业和收入等方面。
虽然一季度经济增速同比有所回落,但对就业的影响尚不明显。据统计, 1至2月规上工业平均全部从业人员为33.59万人,同比增长2.9%,应付职工薪酬 23.27万元,增长15.4%,人均薪酬同比提高了12.5个点,说明企业用工成本上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招工难的压力,长远看有利于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
从一季度表现看全年,市发改委有关专家认为,“受宏观环境影响,我市一季度经济基本面仍处于惯性下滑阶段,不过预计全年走势或将呈现低开稳走缓升的上升曲线。”
二看发展内涵——
质量效益总体向好
切换发展模式,增加后劲活力,转型升级是必走的一步棋。钱中勇分析,一季度我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在全省来说都是较快的。
从主要数据看,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 35.70亿元,增长12.2%,增速列全省第1位,占工业增加值比重23.1%,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39.29亿元,增长12.2%,增速列全省第5位,占比25.5%,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4.73亿元,增长11.2%,增速居全省第3位,占比35.5%,同比提高10.3个百分点;六大特色产业增加值80.65亿元,增长12.0%,占比52.3%,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241.65亿元,增长22.3%,新产品产值率27.2%,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
效益是一方面,利润是另一方面。 1至2月,我市规上工业实现利税36.23亿元,利润21.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4%和17.0%,增速同比提高3.8和7.2个百分点;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4.4%,成本费用利润率4.7%,同比分别提高0.4和0.5个百分点。
分行业利润看,33个行业中,24个行业正增长,9个行业负增长。利润总额居前10的行业中,6个行业增速在10%以上。其中,纺织业增长21.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309.2%,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2.8%,家具制造业增长33.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69.9%。
有关分析人士表示,拉动一季度投资增长回升的主要因素是各县区着力挖掘投资增长潜力,做实新增项目。仅3月份,新增入库项目就达240个,比1至2月多65个,新增投资39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61个,投资额达21亿元。
三看民生信号——
CPI温和可控
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2.2%,低于全省0.5个百分点。国家统计局湖州调查队相关专家认为,“与去年一季度相比,涨幅虽然提高了0.5个百分点,但是物价总体比较稳定,通胀压力不大。”
尽管如此,一季度食品类价格还是领涨总指数,同比上涨3.7%,拉高总指数1.14个百分点。其中:鲜瓜果上涨22.0%,液体乳及乳制品上涨6.5%,鲜菜上涨4.9%,水产品、肉禽及其制品、粮食分别上涨3.8%、 2.3%、 1.7%,蛋类和油脂价格则分别下跌 4.9%和7.7%;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上涨3.1%,拉高总指数0.41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服务尤其是学前教育收费上涨明显,同比上涨9.5%,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价格上涨13.5%;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4.3%,拉高总指数0.22个百分点,随着人工成本的上涨,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16.2%;
衣着价格上涨1.6%,拉高总指数0.13个百分点;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4%,拉高总指数0.1个百分点。医疗改革后,西药价格下跌2.7%,但滋补保健品上涨 0.9%,医疗保健服务上涨13.1%。
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继续回落。一季度,我市PPI和IPI(购进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5%和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