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台州市多城同创“三化”第五次考核结果揭晓。在一类街道中,考核排名原居中下游的路桥路南街道、椒江葭沚街道、黄岩东城街道荣升为前三位;在二类街道排名中,椒江三甲街道从中游荣登榜首,路桥峰江街道从末位跃升至第二位。
如何完成这华丽的转变?各街道都拥有自己特色的经验之谈。
葭沚街道:从点上突破,精细化要求
葭沚街道由于区域大,有三分之二的区域都被划入了创建范围,多城同创的工作量也大。“对照考核标准,街道提出了工作要求,并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椒江葭沚街道办事处主任陈建国说。
在椒江桔园小区,到处都是牛皮癣的现象曾经严重困扰着这里的居民。“刚打扫完,没多久门口就会被贴得到处都是,不知道有多烦人。”一居民说道。为了能够清除掉恼人的牛皮癣,社区加大宣传,发动起群众和志愿者共同参与。还特地开辟了专门的区域,并通过小广告上的电话召集广告主开展座谈会,告知广告主不要乱张贴广告,并且对一些不合法的小广告进行剔除。
“现在干净很多了,看着也舒服,我们这些志愿者平时如果有看见就会立马去清理掉。”一位志愿者表示。
三甲街道:民生与整治相结合,对症下药
耕地占绝大多数,自产自销多,这是椒江三甲街道的特点。因此,对于几乎没有商业用地的三甲街道来说,整治好马路市场、占道经营、家禽散养都是多城同创工作中的难点。
由于许多自产自销的农户都是一大清早就会到路边摆摊。为了取消马路市场,街道的机关干部每天一大早就到马路上对农户们进行劝导。为了解决农户们的销路问题,三甲街道还设立了多个疏导点,建成后将成为自产自销的临时安置点。此外,街道还注重拆改结合,在拆除违章建筑的地块上,建立一些停车场、公厕等基础设施。
“接下来还要加大宣传,提高村民们的意识,号召全民参与。”三甲街道党工委书记徐彪说,“让民生和整治相结合,不断改造提升基础设施。”
东城街道:整合资源,网格化管理
黄岩东城街道的大多数小区都属于开放或半开放式的,所以许多背街小巷的保洁就成了多城同创工作中的一大难题和死角。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去年的7月1日,东城街道成立了保洁保绿中心团队,全面负责街道小街小巷的清洁环卫工作。中心将原先11个社区一个城中村的背街小巷卫生保洁工作全部收回统一管理。并将这11个社区和1个城中村划分为6个管理区域,每个区域配备一名管理员负责落实管理工作,再将每个社区划分地块,安排专业保洁、清运人员落实日常保洁、清运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建立起网格化管理体系。
“以前周边的花坛里都是种菜的,现在大家都自己种起花了,整个环境都干净了不少,希望以后都能继续这样干净下去。”居住在海棠社区一退休老人郭先生说道。
峰江街道:要拆更要建,村民人人赞
“以前这里完全不能走路,又臭又脏。”路桥峰江街道浮排居村村民金大伯告诉记者,“现在搞得跟小公园似的,大家都说好。”金大伯所说的这块地方位于峰江街道浮排居村村委会大楼的附近。在改造之前,这里曾是一片养猪场,没有排污管道,且四周都是居民区,臭气熏天,难以下脚,村民们反映强烈。
在去年的七八月份,这里的养猪场开始拆除,并进行了改造。“要拆也要建。”这是浮排居村对村民们的承诺。在拆除养猪场后,浮排居村立马就对这块地块进行了改建,也就有了现在村民们人人称赞的“小公园”。
此外,峰江街道不断增加投入,完善基础设施,使得创建区域内的环境得到了改善。对于目前得到的创建成果,街道建立了长效广利机制,以促进常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