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过去的2月份,路桥城区清理占道经营1100多户,修复破损门头、断亮霓虹灯240多个、1200多平方米,取缔流动摊贩475家,初步实现净摊区;城区38条主次街道由环卫处组织16小时以上清扫、机扫作业,实行收运分离,机械化率超过50%。
这些是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路桥分局在创卫工作中,提供的2月份数据,这些数据的背后,是该局工作人员想出的种种创卫好点子。
讲“土话”的宣传车
创卫工作,改变的是一座城市,需要所有市民的共同参与,因此得到市民的理解配合尤为重要。在宣传马路市场整治中,执法人员与以往不同,如今尽量采取与市民商量、沟通的方式。
“这个宣传车用土话讲,听起来比较实在,卖菜的听了,就不在这里卖了。”家住路桥山马菜市场边上的程奶奶说,“拿点自家种的菜卖卖的都是年纪大了的老人,听不懂普通话,也不会注意到你到底在说什么。”
程奶奶说的是路桥行政执法分局的宣传车里播放的内容,考虑到接受人群的广泛性,该局把宣传车里的内容分别录成了普通话和方言,让不同地区年龄的群众都听得懂,6辆宣传车全天候循环在城区27个马路市场周边播放。
为了争取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执法人员还结合门前三包签订工作,几乎走访了路桥所有的村居、社区和市场,对那些处罚过的商铺也常进行回访,为的就是让市民心里也有个念头,让城市更清洁有序。
用微博、微信等现代手段优化管理城市
2月24日早上,一到上班时间,路桥执法分局副局长陈林聪就赶到了富士路。除了单位职务之外,陈林聪还是富士路的“街路长”,因此,街头路口也成了他的办公地点。在接到96310的一个投诉电话后,陈林聪与工作人员一起,到事发地点进行处理。
“群众举报能得到实时解决,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与配合。”路桥执法分局执法监督科科长蔡加定说,有了热线平台,可以及时地受理并处理市民对城市管理的投诉,特别是环卫保洁的诉求、整改的要求,及时与市民沟通。
除了96310热线,年轻人喜欢的微博、微信、网站等公共平台,也是执法分局与市民沟通的快捷方式。
据蔡加定介绍,2014年以来,路桥集中梳理180多条较集中的市、区及本级督查及群众举报投诉问题,并按照属地原则,分条分点明确责任人、整改措施、整改时间,解决了890多例影响市容环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