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山青水绿。3月17日下午,市委书记陈铁雄在市委常委、秘书长马世宙和市委常委、黄岩区委书记陈伟义等陪同下,来到海拔400多米的富山乡,走访调研了他所联系的村——畴路村。
“富山不富。”包括富山乡在内的黄岩西部山区六乡一镇如何脱贫致富,一直牵动着历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心。
畴路村山高土肥,雨水充沛,竹木资源丰富,发展竹笋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下午3时左右,陈铁雄一下车,就径直来到这个村的笋竹两用林基地。经过改种、改造和科学管理,目前该村形成了优质高产笋竹两用林1200亩。
在青翠茂密的竹林边,陈铁雄一边和村干部、村民饶有兴致地聊着笋竹的“种植经”,一边详细询问笋竹种植带来的收益。当村党支部书记戴昌兴告诉他,现在基地的笋竹种植亩产收入达到3000元,村民收入提高较快时,陈铁雄满意地点了点头。
“村民开始富了,村集体也要想办法富起来。”陈铁雄指着眼前的大片竹林说,富山其实并不穷,有很多资源可以开发利用,关键是怎么把这些资源开发利用好。他要求村里不断开发荒滩地,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发展生态旅游,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畴路村和西部山区的不少村一样,不少村民逐步富起来了,但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
从事黄岩西部扶贫开发工作多年的葛荣正在座谈时讲到,有一次他与当地村民聊天,讨论“村民与村集体哪个更穷”的问题时,引发激烈争论。葛荣正说:“现在西部山区绝大多数村民有饭吃,有房住,还有小钱花,而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到底哪个更穷?”这个问题引起了很多当地人的深思。
富民与富村,两者关系如何?对此,陈铁雄一直十分关注。他在座谈中强调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富民是基础,富村是保障。民富村穷,村里办不成大事,道路、水利等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不了,反过来会影响富民,甚至会影响基层政权的稳定;当然,民穷村富,百姓享受不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也就谈不上脱贫致富,更是有违‘以人为本’的理念。”
当听说黄岩区正在制定一份有关西部山区村集体经济如何壮大的规划时,陈铁雄反复叮嘱有关负责人:“一定要送一份给我看看。”
青翠的山,清亮的水,绿色掩映着农舍。看着眼前这一派田园风光,陈铁雄对村干部说:“畴路村今后的发展一定要处理好富民与富村的关系。同时要做好四件事,一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把地质灾害点村民的生活安排好;二要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尤其是要做好垃圾的处理,进行科学分类,彻底改善村容村貌;三要完善水利等设施,解决村民‘喝水难’问题;四要加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村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提供基本条件。”
期间,陈铁雄一行还实地踏看了该村的安迁小区。该安迁小区于去年开始动工建设,一期建设农房42间,主要作为地质灾害点村民的回迁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