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一纸叫停房贷“返点”的行业自律性公约下发至各商业银行。但是作为一个沉积多年的行业“潜规则”,在交织着银行、中介、购房者等的多方利益博弈下,“返点”能否真正“叫停”,业内人士似乎并不乐观。
记者经过多方了解发现,时下房贷“返点”正在以“担保费”等方式重新现身房贷市场。专家称,由于中介机构在二手房贷市场仍旧保持着对银行的强势地位,在现行体制下,让“返点”从房贷市场禁绝将非常困难。
“返点”潜规则由来已久
“返点”这一“潜规则”由来已久,而在信贷宽松、银行争夺客户的时代,银行在和中介的博弈中,相对处于弱势,使得近几年“返点”越发水涨船高。某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有业内人士指出,“返点”本非中介强求,而是银行主动的意愿,以此来博得中介支持。房屋中介掌握大量房源和客源信息,“中介公司介绍的客户都是批量的,一般银行和某几家中介签订了合作协议,银行的二手房贷业务立即能在短时间内有所突破。”
但在利益输送背后,往往牺牲的是商业银行自身的盈利。该银行人士透露,“返点”是一次性付给中介机构,银行需要通过多年经营房贷业务的息差来弥补“返点”支出。如果购房者选择提前还款,加上资金成本,银行往往无利可图,甚至亏损。
改头换面的“担保费”
2009年12月底,中国银行业协会要求“自2010年1月1日起,停止以任何形式向房贷中介及其从业人员支付与所提供的服务不对称、纯粹业务介绍的‘返点’费用”。
但有业内人士指出,“返点”彻底离开市场是不太可能的。
据记者了解,在部分省份和地区,关于停止“返点”的要求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返点”只是以更加隐晦的方式存在于市场之中。
有迹象显示,现在部分中介公司开始与担保公司寻求合作,要求银行以“担保费”来变相给中介支付费用。“一般来说,中介要么自己注册成立担保公司,要么找担保公司合作,银行向担保公司支付所谓‘担保费用’后,中介和担保公司以协商好的价格进行收益分成,以规避监督。”
业内人士指出,根据规定,担保公司是二手房交易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由于房产过户到房产证抵押有一段时间差,其风险不能由银行来承担,必须由担保公司承担阶段性担保。而中介机构就可以通过担保公司走账,使银行的房贷“返点”变相存在。
现在很多大型中介机构都在旗下设立了担保公司,这样“返点”仍旧只是拐了一个弯再次落入中介的腰包。
惊险对弈:银行赔本没赚吆喝
有专家表示,其实银行向房屋中介支付费用并不奇怪,在国外也存在银行向房贷中介机构支付佣金的情况,但通常都要求必须向消费者明示,且不得超过核定限额,否则将被视为商业贿赂行为。由于我国目前监管体系尚无法对佣金支付做到规范,所以取消“返点”也是当下一种必要的选择。
他说,文件的出台将促进商业银行在新的营销渠道开发和提升房贷产品线竞争力方面下工夫。毕竟“银行提升‘内功’才是吸引房贷客户的根本之选。”(据云南信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