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专家深山里种保健蔬菜
山路弯弯,一路蜿蜒,满眼尽是青翠的山,清澈的溪水。8月29日,记者来到衢州市新联建农产品公司的柯城石梁大俱源保健蔬菜基地,只见蔬菜基地四面环山,被成片的毛竹林包围着,这儿环境幽静、空气清新,海拔有800多米。
沿着3条小溪,基地种了一些茄子、黄瓜、山萝卜、黄秋葵等高山蔬菜。
长势旺盛的茄子地里,新联建的土专家王武伟正在指导几名农民将倒伏的茄子扶正,再用小竹竿支撑牢固。“前些天,因为台风将这些茄子吹倒了,现在用竹竿支撑一下,还能再结些果实。”王武伟告诉记者,这个基地的蔬菜种植技术是由他负责的。每天早上8点,王武伟赶到基地,先是现场指导6名班组长种茄子、黄瓜等等。到了每天下午4点30分,王武伟又召集组长们开个短会,安排第二天的工作。
从今年4月底到现在,王武伟几乎天天奔走在田间地头,人瘦了,晒黑了,但他从不叫苦,每当看到基地的茄子、黄瓜采收了,心里比什么都高兴。
新联建公司总经理郑煌说,成立专家工作站已初见成效,王武伟负责的这个基地,一季的黄瓜就卖了20万元,茄子是从今年7月开始上市的,到目前已销售30多万元。
65岁的王武伟是名农艺师,原先是柯城区七里乡政府的一名农技员。“我在乡政府工作了31年,七里高山蔬菜还是在我手上培育、发展起来的。”王武伟说。自从退休回老家后,他在七里乡上村村种了2亩高山蔬菜。今年2月,王武伟被新联建公司聘请为专家工作站的土专家,负责七里高山蔬菜基地和大俱源保健蔬菜基地的技术指导和管理工作。
为了让大俱源保健蔬菜基地早日见效益,王武伟一天没得空闲,从基地的土地平整到田块划分,再到种子选择、播种,施有机肥,安装滴水灌溉系统等等,他均一一现场指导。
“我们种的茄子、黄瓜、萝卜、辣椒等从不治虫,施化肥,是按有机农产品标准来种植的。”王武伟说,第一批茄子是今年5月19日种下的,黄瓜是5月22日种的,因为是用有机方法种植的,一亩地黄瓜的产量只有2000公斤,而常规的方法亩产可达5000公斤。“虫子要吃蔬菜,就让它吃,只有在空闲时才组织员工去捉虫子,杀虫一般用黄板和杀虫灯。”为了申报有机食品,前些天他已将基地的土壤和水拿到杭州去化验。他说,9月7日还要将茄子、萝卜拿去检测。
郑煌告诉记者,这个基地的蔬菜主要进入高端消费群体,黄瓜和茄子运往杭州市场,其批发价是每公斤12元,零售价20元。仅仅是这个150亩的基地,公司已施下了18万元的有机肥,因此土壤十分肥沃,种出的蔬菜深受消费者喜爱。
“洋”专家帮企业高起点定位
新联建农产品有限公司建有种养殖核心基地5个,同时对接衢州市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68家,联合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大学、省农科院等单位,于2012年4月授牌成立了新联建专家工作站。
“专家工作站现在有三名专家,他们涉及的领域是设施农业、育种育苗、畜禽养殖、农产品品牌研究等方面。”郑煌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联建专家工作站自成立以来,按照“立足基地、面向市场、推广技术、辐射带动、服务农民”的思路,积极开展科技服务,做到关键季节主动到户、特殊需求及时到户、技术服务随时到户,不断提高基地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浙江农林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张建国也是新联建公司专家工作站的一名专家。郑煌说,当时,公司在建大俱源保健蔬菜基地时,张建国深入现场详细考察了基地情况,帮助企业做好规划,使得企业按需求承包土地,按标准种植有机蔬菜。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制定企业的10年规划,使得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有一定的远见性。
还有一名专家,是宋小春。他是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成为新联建专家工作站专家后,宋小春帮助企业调整了品牌结构,对公司产品的品牌创建作了科学合理的指导,又重新梳理了产品卖点。“现在,我们的竹林功夫鸡、七里老农高山菜就是在他们指导下产生的,这对企业品牌化经营起到了促进作用。”郑煌说,企业现在能成为衢州“一村一品”行动的领跑者,专家工作站的专家是功不可没的。
有关人士分析说,建立“一村一品”的专家工作站,这是新联建农产品有限公司又一创新举措。现在,专家工作站是推进“一村一品”农业科技服务工作的智囊团,为新联建公司的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决策建议、专家咨询、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假以时日,专家工作站下属的现代农业科技服务团,那些专家和技术人员们能以服务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为己任,全身心投入到园区(基地)的科技服务工作中,及时有效地为园区提供科技咨询服务、科技信息服务和科技技术服务,必将有力促进了我市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在园区(基地)的应用水平,引导园区(基地)的主导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这一做法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