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经济热点 民营经济 浙江股市 区域发展 专业市场 企业动态 统计数据 浙江产经 浙江楼市

90后万元起步60后不足10元开学 晒晒入学装备

作者:王佳飞 时间:2013年08月22日 信息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晚报

    原 帖

    网友“含香”在黄岩论坛发帖:前几天,同事送儿子上大学,大包小包张罗了一大堆,被我们调侃装备太齐全。没想到,她回来后讲起在大学校园的所见所闻,让我们一群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大学里的小伙子们,穿的大多是名牌,带的手机不是苹果就是三星,甚至还有“苹果三件套”。据说如今“开学礼”还流行送单身公寓、股票甚至汽车。拼爹的年头,屌丝表示伤不起呀伤不起!说说您当年上大学,都有哪些装备?

    跟 帖

    若曦:2009年上大学,行李箱一个,旅行袋一个,生活用品自己带,被子席子在学校买。手机用的是诺基亚,用了3年修了几次才换的,大二才买了笔记本。

    40265895:背一个小包,装证件、钱包;提两个大麻袋,装满旧衣服。坐10小时汽车后,和别人拼车到学校。中午饭没来得及吃,驮着大包小包排队报名。找到寝室后,收拾打扫,忙好了累得倒头就睡。

    记者求证

    又到高校开学季,采购入学装备的热潮来袭。如今,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相机,成了准大学生们追捧的“四件套”,动辄上万元的开销,让不少60后、70后,甚至80后瞠目。有人感慨:开学季,实际是“烧钱季”。

    上大学到底需要带什么?开学账单多少钱?每个年代都有不同的答案:60后揣着10元钱过日子,70后用录音机逞时尚,80后手机电脑成必备品,90后上万元成装备起步价。

    90后:“四大件”动辄上万元

    手机3600元,电脑4500元,买新衣服500元,生活用品200元,首月生活费(包含话费和饭卡)2500元。合计一下,开个学,至少要花掉上万元。2012年,临海的小雅被台州学院录取了。暑假里,她多方打听,列出了这张入学账单。手机和电脑是必不可少的装备,占了开支的“大头”,小雅平时还算节俭,挑选了两款实惠的机型,总共花了8100元。

    刚入学,校园商家的促销活动铺天盖地,小雅学会了精打细算。她给自己充了300元话费,获赠了一辆自行车。充好了饭卡,买好了生活用品,基本可以吃住无忧了。之后,小雅把每月开销控制在1000至1200元之间。

    相较于小雅的节俭,今年即将上大学的椒江人小赵的开学账单,8000元已经不能满足。买了手机、电脑、平板电脑这三大件后,她又和父母磨嘴皮子,要求买一台单反相机。

    路桥数码城的一位邱姓老板透露,暑假期间,店里的顾客有三分之一是大学生,还有不少为新生送礼忙活的人。“学生来买单反,花五六千元很常见,上万元也不稀奇。我见过最阔气的,亲戚凑份花两万元买相机送礼。”邱老板说。

    一些准大学生笑称,要做 “四有新人”。 除了“四大件”之外,上大学装备又增加了“五大件”、“六大件”之类的词汇不绝于耳,成了不少人“拼爹”的指标。

    80后:手机、MP3成必备品

    2001年,临海的郑小姐上大学那会儿,数码产品已经兴起。黑白屏的诺基亚,几乎是同学梦寐以求的手机。当时,郑小姐自然也心动了,却被父亲泼了一头冷水。父亲怕她玩物丧志,耽误学业,不同意买手机。

    她回忆,当时的行李有些单薄。北京天气冷,可她仍只带了几件衣服,唯一的电器是吹风机和价值1300元的CD机。拉上哥哥用过的行李箱,她就这样踏上了北上的求学之路。

    那时候,数码产品价格贵得离谱。初入大学,拥有手机的人凤毛麟角。大一春节时,郑小姐花1600元买了一台手机。一台笔记本电脑要13000元,直到大三她才舍得买。

    2003年,刘小姐考上大学,家人奖励她一台迪比特手机,亲戚还送了一台MP3。手机和MP3渐渐走俏,成了大学必备品。大二时,刘小姐嫌屏幕小,又换了一台三星手机。同年,网友“大明明”去杭州求学,除了带走一台手机,还扛走了家里的台式电脑。17寸的显示器,体积庞大,他还感慨当时“好霸气”。

    2006年,黄岩的准大学生王小姐花了1000元买了一台波导手机。因为学校禁止大一带电脑,王小姐暂缓了买电脑的计划。至于衣服,全是高中时穿过的,没有特意再买新的。

    70后:录音机、BB机风光无限

    70后入学时,又是什么光景?70年出生的胡先生,最有发言权。

    他的入学装备,全都藏在一只小木箱里,这是父亲精心改造而成的。箱子里装上衣服、棉被和生活用品,胡先生用手一拎,显得体面不少。

    大学在温州,胡先生第一次出远门。他这样形容自己:“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从未出过县,没见过火车,更别说飞机。”坐长途汽车,对他来说也是机会难得。去温州的汽车一天只有一班,爬山路、坐轮渡,又遇上堵车,6个多小时才抵达了温州。到了学校,入眼皆是锃亮的皮箱子,胡先生才知,木箱早被归入了落伍的行列。

    随后,胡先生就把注意力转向了购置物品。他跑到街上,买了脸盆、草席、衣裤架、搪瓷牙罐和洗漱用品。那时,食堂虽供应饭菜,却不提供餐具。胡先生又自掏腰包,买了一口碗。

    那时有什么电子产品?胡先生能脱口而出的答案是爱华卡带录音机。然而,真正拥有录音机的人毕竟是少数,一个班最多两三个。这些人,往往被认定为“最时尚”的人群,招来同学们羡慕的眼光。

    再过几年,时尚概念又被颠覆,BB机成了“前卫”的代名词。温岭的林小姐记得,她央求父母买了BB机,别在了腰间,在校园走了一圈,回头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60后:零花钱不足10元

    章先生是60后,如今在路桥一所中学任教。回忆起自己的大学时光,内心五味杂陈。

    70年代,坊间流传一句话:“没铜钱,读师范”。1979年,迫于“没铜钱”的困境,刻苦勤奋的章先生考上了浙江师范大学台州分校。那一年,大学入学门槛高,学校的录取比例约是50:1。即使他是师范生,章家在村里也风光了很久。

    踏进校门,放眼望去,学校连一栋像样的教学楼都没有,章先生却仍欢喜得不得了。第二年,学校获审批更名为“台州师范专科学校”,即台州学院的前身。

    入学时,章先生只带了衣服、被子、草席、洗刷用品,还有一张入学通知书。当时,他身上带的钱还不足10元。每个月,他还可以拿到18元的生活补贴,应付日常开销绰绰有余。

    那时候,连电话也是稀罕物,章先生压根没碰过。想家了,穷学生只能把乡愁寄托于书信。农村的孩子早当家,他只想着少花钱,除了必需品以外,一切于他都是奢侈的消费。

  • 166人
  • 0人
最新文章
版权和免责声明:
1.凡注有“浙江民营企业网”的文章,均为浙江民营企业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2.未注明来源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章,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认为文章有可能损害您的利益或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About zj123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建议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最新资讯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传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百强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监网监

浙ICP备110475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