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经济热点 民营经济 浙江股市 区域发展 专业市场 企业动态 统计数据 浙江产经 浙江楼市

丽水农村金融改革:跳出“林改”看“金改”

作者:王巷扉 时间:2013年06月26日 信息来源:丽水网

     浙江在线06月24日讯 2012年5月17日,丽水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正式启动。肩负起为全国广袤农村激活金融一池春水的先行先试重任,3个月后,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浙江调研时,特别指出:“要做好丽水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努力探索出发展农村金融的新途径和新模式”。

    一年来,丽水农村金融改革没有躺在成绩簿上裹足不前,没有受制于复杂形势而放缓脚步,而是进一步完善了农村金融体系,力推金融服务功能在广大农村全面下沉,继续扩大金融的普惠面。

    如今,这场影响深远的金融改革已然从惊艳的“丽水现象”走向长效的“丽水标准”。

    再造多个“全国第一”

    正式启动之前,丽水农村金融改革开创了“林权抵押贷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三大全国样板工程。

    从正式启动到现在,整整一年里,丽水农村金融改革再次创下多个新的“全国第一”。

    ——成功争取到国家外汇管理局将丽水列入首批本外币特许经营试点城市的扶持政策,推动设立全省首批货币兑换公司,创新设立全国首个村级外币兑换点。

    ——在省保监局的大力支持下,全面深化银保合作项目,推动辖内景宁畲族自治县创建全省首个保险服务民生示范点。

    ——在全省建立首家集小额取款服务站、反假货币工作站、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站、农户基本信用信息采集服务站、金融宣传工作站、“三农”贷款保险证券协办站等六位一体的多功能农村金融服务站,进一步完善农村支付结算体系。

    此外,丽水率先在全国开展“学平险”创新试点,最近又获批食用菌保险试点。

    在这些“第一”背后,是丽水农村金融改革取得的沉甸甸成绩。

    截至今年5月末,全市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超过30亿元,居全省首位;共创建信用村692个、信用乡(镇)24个、信用社区13个及信用县1个,有近20万信用农户累计获得贷款186余亿元;2114个助农取款服务点累计办理小额取现1.4亿多元,惠及130余万农户。

    此外,全力推进全市政府财政出资、行业协会组建、商业性运作、村级担保基金等四个层次的农村担保体系建设。目前,已有9家农民担保公司开展业务,全市已建立220个村级资金互助组织,共有入会农户1.3万户,为农户提供贷款总额达到5100万元。

    跳出“林改”看“金改”

    林权抵押贷款是丽水农村金融改革的突破口。

    谈及这场改革,广大丽水林农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活树变成了活钱,青山变成了银行。咱们农民手中的东西值钱了!”

    一举“活了林权、富了林农、绿了群山”,丽水三农经济活力四射。在惠及全市20余万林农后,从农民到明星,从农户变为企业家,几年来,类似的财富传奇在丽水广袤农村不断上演。

    然而,林权抵押贷款的意义绝不止于此。

    2012年9月6日,浙江省政府副省长朱从玖来丽水调研。朱从玖说:“丽水农村金融改革以林权抵押贷款为切入点,很好地解决了抵押物如何有效估值、交易、变现、存储等核心问题。它的意义是被低估的,需要进一步挖掘。”

    之所以这么说,这是因为“该项业务基础扎实,以点到面,成功突破,是可推广的模式和思路。”

    这诠释的是丽水农村金融改革的一个核心特征:可拓展性。受此启示,丽水农民的多种资源得以变现。

    ——2009年3月,青田县启动了石雕抵押贷款。三年来,累计发放贷款近5亿元,力保整个行业在金融危机的阴霾中逆势增长,被誉为“点石成金”。

    ——2010年1月14日,庆元县发放了全省第一笔生态公益林抵押贷款。仅在庆元,此举即可盘活10亿元的沉睡资产。“叶子”实实在在成为了“票子”。

    ——2011年11月初,松阳发放全省首笔茶园抵押贷款。对该县80%的茶农来说,新政策让茶园变成了“存折”。

    ——今年6月6日下午,全市首笔农副产品仓单质押贷款在庆元发出。对经营户来说,农副产品不用销售也能变现。

    对此,丽水市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办公室主任、中国人民银行丽水中心支行行长孔祖根总结说,丽水农村金融改革不断拓宽涉农抵押担保范围,初步构建了一个“广覆盖、低风险、可拓展”的涉农信贷产品创新体系,取得了“农民如意、商户乐意、银行愿意、政府满意”的多方共赢。

    跳出“金融”看“金改”

    人手一本信用证,守好信用人人贷。这句话描述的是丽水农村金融改革的第二大核心: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去年9月26日,丽水金融改革汇报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说:“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已成为全国的典型,多个省市都在学习。丽水的经验和模式正在全国推广。”

    能够成为全国样板,这是因为这套体系在“金融体系最薄弱的农村”实现了“全覆盖”,保证了农民人人受益。

    有了这张全覆盖的农村信用体系, 210万丽水农民尽管深处山区,家底单薄,但是只要守好信用,就能轻易获得启动资金。

    放眼全国,这个金融普惠都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然而,随着丽水农村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信用体系建设的作用早已远远超出金融范畴之外。

    去年11月20日,在兼任浙江省委书记的最后一天,中央书记处书记赵洪祝,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丽水模式”显成效》的金融专报上批示:“丽水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对防范金融风险,强化金融支撑,优化金融生态和社会生态具有深远意义。”

    这指的是,这套体系还以金融角度夯实了社会管理功能,营造出非常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确保实现可持续良性发展。

    如今,在丽水农村,流传最广的除了“穷可贷、富可贷”之外,还有一句:“不守信用不可贷”。

    据统计,仅在农户信用评价工作初期,就有849户农户主动偿还“可以及损失类”贷款1098.81万元。

    如今,丽水正大力推广的“集中授信整村批发”将要完成的则是从“信用体系怎么建”升级到“信用体系怎么用”。

    从目前的试点情况来看,“整村批发”显然找到了一条效率最高、带动最广的信用运用新途径。

    在庆元,2013年开年以来,整村授信迅速在全县掀起了一股“争当诚信户”的诚信风暴,多个农村的村民们三五成群结队到当地金融机构,主动归还多年前的欠款。

    为此,朱从玖副省长批示:“让‘信用’有价值,使有价值的‘信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进和提升农村的社会环境,这是丽水金改的重大成绩,对我国金融市场意义深远;把信用建设在全省深度展开、广泛推进。”

    此外,林权抵押贷款通过金融的杠杆作用,使林农、林企从“要我造林”转变为“我要造林”,从而还“绿了群山”。银行卡助农取款则为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跳出“丽水”看“金改”

    去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中国金融》杂志上将丽水农村金融改革试点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试点、珠三角金融对外开放试点等并称为“十大自下而上的金融改革”。

    一场发轫于广大农村,诞生于最基层的金融改革之所以能引来高度关注,其最大的原因是“这场金融改革的意义绝不仅仅止限于丽水”。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公开数据,2007年中国农民人均收入为4140元。而这一年,丽水农民人均收入为3869元,不到浙江省平均数据的一半。即使与全国平均数相比,丽水也还差着200多元。

    丽水农民代表着全国农民的大多数:以不到4000元左右的年收入,要想在银行贷款,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正是在这一年,丽水农村金融改革拉开序幕,并一步步在“不可能中”,盘活了三农资产,让农民成为银行的“座上宾”。

    对于全国绝大多数农村来说,这个借鉴意义不言而喻。

    更大的标杆意义还在于,随着改革的推进,“穷在山上,难在路上,缺在钱上”的丽水农民实现了人均收入增长幅度连续四年全省第一。2011年,丽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164元。四年之后,这个数字从比全国平均数低200多元逆转为高了近200元。

    与此同时,丽水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同样有效缓解了“城乡差距大、普惠难”这个全国金融普遍性难题。

    多年以来,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一直是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金融服务城乡统筹一直是一个普遍性难题。

    而丽水农村正是全国农村的一个缩影:在全市近1.8万平方公里的地域中,2800多个行政村散布其中。山高路远,金融机构缺位,三农经济刚刚起步,银行与农民之间存在巨大的信息不对称。

    在丽水,农民人手一本信用证。然后,一个覆盖全市的“农户信用信息数据库”,确保了银行和农户间的信息互通。这相当于在每个村庄都建起了一个“无网点银行”。

    在网点难以全覆盖,但金融服务功能实现了全面下沉。为此,潘功胜说:“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障碍较小,主动性、实效性强,是破解当前农村贷款难、融资难问题最现实、最可行的举措。丽水市的做法在全国广大农村落后地区,具有示范和推广意义。”

    新的一年里,丽水农村金融改革将沿着多层次、可覆盖的改革方向,把建成广覆盖的农村金融服务站、推广“银政保”新金融惠农模式、推开“整村授信”、加速发展农村担保公司、破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列为了重点改革事项。

    做好了这五项新改革,丽水农村金融改革将再造五个全国的样板工程。为丽水也为全国的农村和农民,在金融支农上,攻克新难题、取得新突破、探索新机制、提供新模式。

  • 152人
  • 0人
最新文章
版权和免责声明:
1.凡注有“浙江民营企业网”的文章,均为浙江民营企业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2.未注明来源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章,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认为文章有可能损害您的利益或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About zj123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建议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最新资讯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传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百强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监网监

浙ICP备110475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