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04日讯 1月3日,常山县青石镇湖头村柚农毛正良,与隔壁大塘后村胡柚贩销大户赵五毛签订了胡柚收购合同,1.5万公斤胡柚有了着落。自从该县推出“1+1”强村计划后,大塘后村与湖头村结成对子。发动大户帮助村民销售胡柚,只是两村合力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
“要摘掉‘后进’帽子,关键是取得群众支持,为民办实事是不二选择,但村里基础差、底子薄,办法不多。”湖头村支书王祥春说,大塘后村是远近闻名的胡柚专业村,而胡柚又是湖头村农民重要收入来源,两村结对后,村干部定期聚在一起讨论村务,于是就有了大塘后村大户上门收购湖头村胡柚的行动。
“‘1+1’强村计划,就是要通过强村带弱村,促进后进村党组织晋位升级,提升全县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常山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相告,目前该县共有26个后进薄弱村与各方面走在前列的强村,结成帮扶对子,明确基层党建、发展规划、产业项目、村务管理等内容,并建立相应的督察、考核机制,确保帮带落在实处。
大桥头乡濛淤村会议室里,濛淤、永旺两村的班子成员聚在一起,正在集中开会。作为后进薄弱村,濛淤村与永旺村结成了对子,永旺村最近从萧山引进了一个苗木种植项目,说服客商在濛淤村也建了50亩基地,今天两村干部就在讨论具体选址。同时,两村共同修建的通村道路也已通车,濛淤村到乡集镇的距离缩短了近4公里。交通便捷了,项目又进了村,濛淤村干部们信心满满,村支书刘芝菊说,濛淤村山多地少,苗木项目拓宽了发展思路,村里正筹划利用山地资源引进更多种植类项目,打造自己的特色产业。
据了解,自去年9月“1+1”强村计划实施以来,已帮助后进村解决民生难题40余个,推动实施产业项目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