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浙商追踪 浙商档案 浙商谋略 浙商传奇 巾帼风采 浙江商会 IT精英

浙商:最早苏醒的力量

作者: 时间:2006年11月09日 信息来源:金融时报

    “草根”浙商

    知名的零点调查公司不久前在北京地区进行的一项企业界人士调查结果显示,浙江商人是北京市场上的超级活跃群体,广东商人次之。在上海,浙商达50多万人,浙籍企业在沪投资总额、企业总数和资产总额,均居全国省市之首。不仅仅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从通都大邑到穷乡僻壤,甚至在欧美各国城市,到处都有操浙江口音的投资者和生意人。在各地的“浙江村”、“温州路”、“义乌街”,很难听懂的“浙江话”成了当地的本土语言。仅在西部省份,就有300万浙商在投资发展。

    浙商的实力和活力从以下不完全统计名单中可以窥其全貌: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当选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开创中国私营企业家出任省级领导的先例;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会长、万向集团创始人鲁冠球,是国内第一位领衔全国性行业协会一把手的企业一线负责人;在美国《财富》杂志的首次投票评选中,华立集团董事长汪力成荣登“2001年中国商人”榜首。资深企业家冯根生,是1988年第一届中国优秀企业家20位得主中,仍然活跃在生产经营第一线仅有的2人之一;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获选2000年《福布斯》杂志封面人物,成为50年来中国企业家获此殊荣的第一人。2000年度,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占了171家,占比超过1/3,总量位居全国第一。2001年,全国民营企业前10强中,浙江占了5家。而每一家民营企业身后,都有一个或一群身家殷实的浙商。

    创造这些奇迹的人原来是一些农民,他们被戏称为草根版的MBA。有一本叫《浙商制造》的书这样写道:浙商只会模仿,不会创新;浙商70%以上只有初中以下学历,近80%出身农民;他们的产业都是低层次的,他们的规模都很小;他们多是家庭制;浙商没有远大的理想,他们很保守;他们的管理像风筝一样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他们从事的多是传统产业,很少高新技术,浙江企业平均规模要比全国水平小1/4,浙江无一家百亿规模的企业。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群体,民营企业创造的产值,却比广东大一倍,成为中国第一大商帮。

    浙商之实力

    浙江现有年产值亿元以上的私营企业334家,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3348户。浙江省个私经济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出口创汇额、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户数等多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

    浙江民营企业的竞争力有多大?举个例子,温州人做起打火机,韩日打火机企业歇业;温州的服装业停产,世界上很多地方的人穿衣服就会困难。据统计,全国532种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浙江有109种居第二,有154种居第三,有56种占第一。

    浙江商人对全国的贡献不仅在于它创造了多少,还因为他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生产经营模式。在别处令人发愁的重复建设,在这里反而成了经济发展的主要环节。在这里,你经常看到的是,如果纺织行业赚钱,几乎一夜之间,千家万户都摆起了织机。听说养珍珠挣钱,全村上下挖鱼塘。在浙江出现了300多个销售过亿元的特色产业区,每一个产业专业区都有成千上万的大小业主。这些小企业通过区域专业市场交换实现生产链接,获得外部经济规模,或通过专业化协作进入大龙头企业主导的价值链。而作为大的龙头企业,则可以通过当地极为丰富的配套资源,将生产要素竞争外部化,获取成本和集约优势,避免大企业病。在浙江,实现这种规模经济,有种在以前的经济地理学上找不到的产业模式———由优势产业、关联行业协作配套,以及大小业主和谐共生形成的特色产业区域,极具竞争优势。

    浙商之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法国经济学家佩雷斯特经过半个世纪的研究宣称,“精神气质在一个地区的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一点在浙商身上表现尤为突出。

    敢闯敢干,埋头苦干,不怕失败,是浙江商人的普遍特点。温州人起家靠家庭工厂,全家总动员。温州人看到有生意可做,第二天就弄台机器干起来,机器可以放在家里或朋友的仓库里,行了,再盖厂房,做大了才请管理员,温州人就是用这种方法换取效率,把握市场机会。温州人有10万元,绝不会像其他地方人只用5万元投资,留5万元备用,而他们不仅把10万元全投入,而且还要贷款,以便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许多人不惜失败后再重操旧业。但他们普遍有一个特点,做老板,不是打工,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哪怕是养鸭种香菇,也要做承担投资风险的业主。

    刻意低调,不怕知名度低,这也是他们的典型性格。他们不喜欢见记者,在一些重要场合,如上千万元的捐款仪式上,只是派代表参加,上级领导考察,不一定要赶回来陪同。最典型的例子是,中央电视台1998年抗洪救灾晚会上,杭州未来食品公司老板蒋敏德捐款百万元,面对全国观众只说了一句话,我是浙江富阳的一个个体户。既不说自己是谁,也不说企业的名字和自己的产品,在别人眼里多好的宣传机会,就这样白白放弃了。他们的经营手法平实,不重形式技巧。浙商给人的印象普遍不善表达,不善创造概念和新名词,浙商重操作,理性化,肯吃苦,谨慎的冒险(谨慎度与企业大小成正比),节俭,爱学习(更多的是观察别人的言行而不是在课堂听老师讲课)。尤其是埋头苦干的浙商,在障碍和困难面前,自强不息。仔细看看,在全国有名的破产案中,很少有浙江的企业,即便是小的企业,破产的也不多。

    浙商之文化

    历史上出过“晋商”、“徽商”,但他们最后都消失了,而延续到现在的只有浙商。这和他们所处的地域文化是分不开的。一些专家认为,浙商推崇的是义利与功名并存,义和利结合得比较好,浙商给人的感觉既精明又务实,而不是像中原文化推崇“君子取义,小人取利”,对财富不太重视。浙江地产丰富,交通便利,鸦片战争后较早开埠通商,物资交流频繁,这些是使浙商崛起的关键因素。

    浙商务实,特别能吃苦。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他们不会因为事情不体面就不去做,在他们的眼里,只要能挣钱,再苦再累也照样去做。在全国的小商品市场中,浙商就占很大比例,温州商人最爱讲的一句话就是,“走过千山万水,历尽千难万险”去做成一件事情。他们做的行业很杂,小到山货、海货、打火机、纽扣,大到机械、房地产、轮船等。这些商人,绝大部分都不是做第一种生意就成功的,往往是换了很多行才做成功。这韧劲别地方人无法比。

    浙商的同乡意识、地域观念非常强。在欧洲市场发生打火机反倾销事件时,浙江当地民间商会就站了出来,维护浙商的整体权益。

    浙商之贡献

    在一些地方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过去我们给浙江人讲革命道理,现在浙江人给我们讲发展道理。”浙商对各地经济做出了积极贡献,已经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示范。据统计,浙江人在山东投资人数达4.05万人,在江苏省的投资人数有6.46万人,除了民资雄厚外,更重要的因素是浙江企业机制灵活,理念先进,善于市场运作。据南京的浙江商会统计,该会会员每年为地方创造税金1亿多元,并热心公益事业,捐助已达300多万元。

    经济学者说,浙商正在引领中国民营经济。到目前为止,浙江的产业向省外转移已经有序展开。而且投资方式从单枪匹马变为集团作战。例如,由现代联合控股集团、传化集团牵头,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中国五金城、中国皮革城等10多家大型民营企业共同投资的山东现代国际物流港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6000亩,建筑面积302万平方米,总投资53.65亿元,建成后预计年销售额达220亿元。

    据统计,自“九五”以来,浙江至少有7000多亿元民间资本进入全国各个领域。“无浙不成市”,浙商成为全国人数最多、比例最高、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经营者群体。他们带去的是实干聪明的企业家精神,留下的是为当地创造出的就业机会和税收。他们的观念和思路,是一棵启蒙的种子,这是浙商对全国的贡献。一位西部省份的负责人说,假若浙江商人全部撤出,好多市场就会关门歇业。

    后WTO时代的浙商

    正当浙商纵横四海的时候,经济界和学术界都发出了一个疑问,浙商会像以前“晋商”、“徽商”一样走向消亡吗?

    应该看到,浙商外出经营走的是一条自发、自闯、自助的路子,但态势强劲的同时也存在着习惯于单打独斗的局限性。另一方面,虽然近年来浙商企业呈现从流通到生产,从产品到品牌,从品牌到网络的优势,但多数浙商外出是受到后发省份优惠政策的吸引,产业层次偏低,多数集中在房地产、商贸流通行业,而高新技术产业、要素产业介入不多。有的是图优惠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有的是低位转移、异地重复,浙江扔掉的,外省再捡过去。

    一些专家认为,浙商应该有危机感。过去是靠胆子,现在还要靠脑子。靠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已经行不通了,靠无序竞争挖第一桶金也已不现实了。浙江有不少企业积累了三五百万资产,就认为原始积累完成了,这个想法是危险的。浙江的企业在完成实物的资产积累以后,必须先人一步努力积累无形的、自主的知识产权,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主要包括不同于他人的核心技术专利,不同于他人的品牌价值。

    但也有人认为,即使到了全球统一市场的时候,不同区域文化背景下的市场还是会呈现出极大的差异性,也就是“水土”问题。浙江地域文化个性鲜明,重商思想以一贯之。在全球化背景下,只有本土化的东西,才有全球化的价值。而且浙江企业已开始走出去,目前,大规模的企业扩张已经开始,鲁冠球和汪力成已经在美国收购了包括3家上市公司在内的20多家企业,开始摆脱家族制,放眼全世界,真正做大做强。

    

  • 133人
  • 0人
最新文章
版权和免责声明:
1.凡注有“浙江民营企业网”的文章,均为浙江民营企业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2.未注明来源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章,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认为文章有可能损害您的利益或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About zj123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建议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最新资讯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传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百强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监网监

浙ICP备110475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