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中国经济企稳回升态势的背后,是投资、消费、出口的共同拉动。在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复杂变化的背景下,扩大内需,启动消费,重新调整“三驾马车”驱动姿态,不仅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百姓获得更多实惠的重要保证。
投资仍需稳住
今年前三季度,消费和投资在我国GDP7.7%的增长中分别贡献了4.2个和3.9个百分点,这印证了在世界经济趋冷的大势中,我国经济增长目前主要靠内需拉动。而扩大内需、稳定增长,长远看要靠消费,眼前看离不开稳住投资。
自今年5月明确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之后,国家采取了扶持小微企业、启动民间投资、结构性减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此外,有关部门还加快了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审批和建设进度。目前这些措施正不断显现成效。
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继续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
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微博)认为,投资切忌“一窝蜂”一哄而上形成新的产能过剩。从投资区域看,未来一段时期中西部地区的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可能成为投资热点。
外贸动力较弱
外贸增速下滑是本轮经济回落的重要原因之一。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全球贸易明显放缓,地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之国内生产经营成本的显著上升,致使今年以来我国外贸运行下行压力加大,相关企业生存条件恶化。
海关最新数据显示,前11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5.8%,达到35002.8亿美元,其中,出口18499.1亿美元,进口16503.7亿美元,分别增长7.3%和4.1%。但我国在国际市场份额依然有所提高,在市场布局、商品结构等方面的转型也不乏亮点。
制约外贸发展的困难不少,积极因素也不应忽视。从外部看,欧美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可能使未来输入性通胀压力有所扩大,但对短期内稳定欧美需求、提振市场信心有益。从内部看,前期出台的稳定外贸发展的政策措施将进一步显现成效,同时国内宏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也对我国外贸尤其是进口贸易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消费期待新亮点
无论是“光棍节”网购的热潮,还是岁末年终商场的异常火爆,都显示出我国居民消费的巨大潜力。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新增长点。
商务部国际贸易研究院消费经济部副主任赵萍说,这表明在收入分配等措施短期难以见效的情况下,中央希望通过出台新的刺激政策,培育新的消费热点。考虑到家电和汽车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大,所以下一步刺激消费政策可能仍会围绕这些商品设计,尤其是加大对其中节能、环保产品的政策支持力度。
赵萍认为,我国在服务消费方面需求潜力巨大,但目前因供给不足导致价格过高,下一步政策设计应在促进服务行业发展方面做文章,尤其支持家政、养老、文化、旅游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发展。分析人士表示,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不断趋于稳定,物价形势总体可控,加之未来可能密集出台的刺激消费政策,明年消费实际增长有望略高于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