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11日讯 一株株长势喜人的莴笋、豌豆、芹菜、草莓、葡萄不是被种在泥土里,而是凌空长在呈A字型摆放的塑料板上,以及塑料薄膜制成的圆桶内。这是记者在位于湖州市长兴泗安镇的浙江大学农业科技园植物立体栽培试验大棚内看到的一幕。据了解,这是浙江大学自主研发的植物气雾立体栽培技术,可有效解决土壤栽培中连作障碍和传统无土栽培中根系供氧问题,具有作物生长速率快,养分和水分利用率高等特点。
掀开种有蔬菜等植物的塑料板,看到植物的根系都悬在空中,几乎看不到一丁点的泥土。内部的喷灌设施将各种营养液化成气雾,喷在植物的根系上,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喷灌设施里面有一个感应器能感应到温度、湿度的变化,自动调控喷雾时间,比如夏天水分蒸发快,就喷洒得频繁一点;冬天水分蒸发慢,喷洒的间隔时间就长一点。 ”有关技术人员介绍说。
据了解,这种气雾立体栽培技术还十分节约资源,以A字型栽培模式来说,是正常土地利用率的三倍。喷洒的营养液中的养分供给给植物后,里面的水分还能回收循环利用。有关人员表示,植物气雾立体栽培种植模式虽比大田生产的成本要高一倍多,但产出可高出好几倍,非常值得推广。
目前,这套技术在湖州长兴已经运行了一段时间,浙大科技园也正在与多家企业洽谈,期望尽快将这种种植技术推向市场,让广大农户能早日享受到这一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