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3月28日讯 眼下就快到田鱼苗的放养季节了。这几日,青田仁庄镇新彭村彭饶田鱼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每天都会早早地起床,赶到稻田养鱼基地,忙活起稻田的修整作业,为田鱼苗的放养作准备。
“去年我们稻谷和田鱼双丰收,今年把稻田再整整好,下个月就可以把田鱼苗放养下去了。”陈真尧是彭饶田鱼专业合作社社长,说起稻田养鱼,他的感触颇多。从合作社原先的200多亩稻田到现在的2000多亩,从原先的10多户社员到现在的116户社员,八年来,随着青田“田鱼品牌”的不断打响,陈真尧这条稻田养鱼之路也越走越通畅。
陈真尧说,以前村里的稻田养鱼户都比较零散,大家种稻养出来的田鱼不仅产量低,而且还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一年下来的经济收入很有限。2003年,科技特派员胡益民来到仁庄镇后,积极推广优质高产养殖新技术,改变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科学养鱼,提高单位产量。
让陈真尧没想到的是,根据胡益民的方法,陈真尧加高了水泥田埂,按标准投放鱼种和疏种稻株,实行“一年两季”的种养模式,并及时防治病害后,田鱼亩产收入都增加了近十倍,第一桶金就增收2万多元。
“养田鱼是条赚钱好门道。”2005年,在看到稻田养鱼的前景后,陈真尧与其他7名村民一起投资5万元,承包200多亩稻田开始正规化经营稻田养鱼,成立了青田县首个田鱼合作社——青田县彭饶田鱼专业合作社,并吸纳了10多户村民参加合作社。
孙岳彬是新彭村典型的稻田养鱼户,加入合作社前,他只是一名养殖散户。因为缺少科学养殖技术,再加上规模又小,一年下来收入十分微薄。后来,他加入了彭饶田鱼专业合作社,统一化经营稻田,不仅自己平时的工作更加轻松了,而且田鱼亩产收入翻了好几番,一年下来,少说也能给他带来四五万元的收入。
目前,彭饶田鱼专业合作社已拥有稻田面积2000多亩,社员116户,涉及仁庄镇4个村庄,年产田鱼20余万公斤,每年都能为合作社的社员们带来1万到5万元的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