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制造业到现代服务业,从补上服务业“短板”到做强第三产业,出席台州市两会的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应该把拓展服务业发展领域作为结构调整的战略任务”,代表委员认为,应在不断推动产业融合、资源整合、创新合作中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加快推进台州市服务业产业化进程。
关键词:产业融合
“到‘十二五’末,台州第三产业总量将达1800亿元。”今年两会上,市人大代表、黄岩洲鍠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利敏被问到最多的不是主业塑料,而是他们延伸的服务业。
“服务业和制造业不是对立的,两者之间是互相促进关系。”袁利敏说,制造业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向现代服务业延伸,有助于制造业结构调整,也是拓展服务业的一条重要路径。早在几年前,洲鍠公司在战略转型中,开始试水文化、物流等第三产业,实施多元化协同发展。2009年,该公司成立了影视制作公司,接着,又进军现代物流业,成为省服务业重点企业之一。
袁利敏认为,发展第三产业要突破产业内循环发展路径,在全面提升经济服务化的基础上,寻求向整个经济系统渗透的发散型发展。
“第三产业需要一、二产业作依托,产业间的融合又开辟出第三产业新的增长点。”袁利敏说,如台州市部分传统的农业乡镇,他们依托自己的农业优势,建设集农业科技、生态养生、度假观光、餐饮娱乐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这既是现代农业的高端形态,也是由农业衍生出来的现代服务业项目。”袁利敏说。
关键词:资源整合
市政协委员、浙江天啸物流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天晓,从事物流业多年。他认为,物流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但物流业也是投入高、见效慢的产业,当务之急是走产业集聚化之路,实现物流业的较快发展。
不仅是物流业,台州市许多代表、委员认为,台州服务业整体水平较低,发展相对滞后,其中一些行业虽有丰富资源,但呈现出散、小、弱状况,没有发挥出特色优势。
市政协委员、华夏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春芳说,这几年,台州旅游业发展较快,外地来台州旅游人数逐年增加。但台州市旅游业还存在诸多弊端,必须整合资源,打包策划,统一推广、宣传,塑造具有台州特色的旅游形象。
在陈春芳看来,“大旅游”谋求的是整个旅游产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也就是通过对旅游服务业的整合,形成多业支撑、共同发展的现代旅游产业体系。
关键词:创新合作
“《阿凡达》凭借令人震撼的动漫3D技术在电影市场大获成功,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市人大代表、黄岩申达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宇说,新技术的支撑、头脑风暴、思维创新在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服务业要摆脱低效率的陈旧发展模式,要以高效、创新的服务,为客户提供新的服务类型。
“目前,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产业、社会福利业等新兴服务业在台州市已崭露头角,但大都不成气候。”市人大代表、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吴翰桂建议,现代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是具有高技术、高人力资本、高附加值的产业,需要参与市场竞争,也需要与高端人才的合作。“台州市可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建立广泛合作关系,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台州市不少地区建立了服务业基地,但大多停留在产业链的低端。”市政协委员、桔都农资物流配送中心总经理胡才谦表示,新兴服务业需要科技支撑,需要通过创新、竞争、合作,提升服务水平,向价值链的高端延伸。
要在体制创新上推动新兴服务业发展。吴翰桂建议:“应创新服务业发展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制定优惠的财税、金融、土地政策,构建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