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经济热点 民营经济 浙江股市 区域发展 专业市场 企业动态 统计数据 浙江产经 浙江楼市

注入文化 注重创新 景宁打造“升级版”来料加工

作者:记者 雷蕾 叶尚蓉 通讯员 林艳艳 时间:2011年12月05日 信息来源:丽水网

     浙江在线12月05日讯 这些天来,景宁畲族自治县畲艺坊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徐丽媛忙着将三万双中草药畲族布鞋发往南京。她说:“这些产品从设计、原料采购到生产全部都是我们自己一手完成,和过去比利润翻了一倍还要多。”

    从最初的来料加工到现在的来单加工,徐丽媛不仅办起了加工厂,而且还有了自己的设计团队和品牌,光专利今年就申请了20个,公司推出养生鞋、保健鞋等新产品,年销售达到了200多万元。

    近年来,景宁县以推动来料加工业转型升级为重点,鼓励大型来料加工点转变发展思路,实现企业化、基地化、品牌化生产;加快零散型和小户型经纪人转变发展模式,实现转型升级。

    目前,当地100余家来料加工点中,已有14家摇身变成了加工企业,实现了转型升级,其余加工点的发展规模也不断扩大。截至10月,全县共发放来料加工费5168万元,同比增长13%。

    “来料加工是产业链的底端制造环节,只负责简单的加工,收益相对较少。”景宁妇联主席叶妙青告诉记者,随着资本不断积累,各加工点对这种盈利模式越来越“吃不饱”。

    日前,记者来到景宁百纳鞋业有限公司,车间内生产秩序井然,工人们正忙着包装布鞋成品,公司的订单已经排到明年。

    “鞋子还是那双鞋子,但是把我们畲族的彩带等文化元素植入到产品中,不仅漂亮而且还有个性,很受顾客们欢迎。”公司负责人马伟娟告诉记者,现在一年销售额能达到500多万,产品销往日本、欧洲、台湾、上海、义乌等地,靠的就是文化元素的注入,让照单加工变成了自主产销。

    连日来,景宁棕得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松柳,指挥工人们在新建的300亩棕榈基地里干起了园艺工作,目标就是让原料实现自给自足。自从发明了棕鞋,公司一改原来的被动局面,实现了从设计、生产,到销售自主的产业链条。吴松柳说:“除了自己加工一部分,现在我还联系了温州的厂家帮我代加工。”

    来源:丽水日报

  • 9人
  • 0人
最新文章
版权和免责声明:
1.凡注有“浙江民营企业网”的文章,均为浙江民营企业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2.未注明来源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章,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认为文章有可能损害您的利益或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About zj123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建议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最新资讯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传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百强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监网监

浙ICP备110475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