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经济热点 民营经济 浙江股市 区域发展 专业市场 企业动态 统计数据 浙江产经 浙江楼市

地方债如何改变中国?

作者: 王永钦 时间:2011年11月29日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像一幅国画,远看很漂亮,近看,就说不清楚了。

    中国经济30多年高速发展,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总量很大,这是"远看"。但是细看,金融体系、财政体系、政府体系等,都存在着很多问题,特别是债务问题。

    中国经济的问题主要是债务问题,不论是企业的债还是政府的债,如果你看得更细的话,政府债里面有东拆西补的现象,企业债也是同样的,有的债务链条都断裂了。

    从企业角度看政府的话,政府需要融资,特别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为城市化来融资,这属于金融问题;而且政府要对冲风险,需要对利益相关者做出反应,要对股东、债权人做出反应。

    工业化融资模式有两种。第一种是英美等发达国家早期的模式,它们有比较好的金融秩序,在工业化之前就有金融市场了。比如英国工业化的时候,道路、桥梁都是靠发债权融资的,其他国家没有这样的条件。第二种则是发展中国家、后进国家的模式。工业化时期,没有金融市场的国家一般靠政府主导、银行为主的融资体系;中国很特殊,是地方政府为主的融资体系,是地方政府用土地做抵押作为融资主体,政府干预更强。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融资问题。我们的地方政府需要融资,1997年以后地方政府融资中,税收份额下降很快,因为70%多的所得税都到中央政府了,只有20%多留在地方。地方政府面临重大发展融资的约束。

    中国的地方政府是金融创新的主体。其金融创新主要有两点:一是打包,把各种东西放在一起打包,如果单笔借钱,银行可能不借的,但是打包的话,银行可能就借。二是重复抵押,政府用土地建立项目再抵押,这样的话可以缓解信贷约束,最大化地利用银行的杠杆率。

    打包就是把信息敏感资产变成信息不敏感的资产,打包在一起卖给你,让你感觉总体还不错,就买了,如此则可以提高交易、促进福利。在中国,朦胧就是美,不让你看清楚,看清楚就不买了。至于重复抵押,可以充分利用杠杆率,放松了金融约束,是非常有好处的。

    但是,透明度是双刃剑,在金融市场不发达的时候是促进了交易,但是积累了系统性的风险。

    一个制度不是很好的国家包括金融市场,如果高透明度的话,最后的结果是没有交易的。信息越多,越没有交易。增加透明度则会降低交易,比如印度,它的制度比较腐败,但是透明,法律、媒体都是透明,导致的结果是它的市场流动性或者整个经济体系中的交易量不多,大家一看知道印度很差,看得很清楚。

    中国的透明度是比较低的,只让看好的,不让看坏的。东南亚经济发展初期,包括"四小龙",透明度是很低的,但是它们的经济发展是快的,后来,透明度增加引发了金融危机。

    中国现在如果透明度问题解决不了,很可能触发一些问题,很可能会硬着陆。把透明度管理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们要搞可持续的融资模式,现在中国开始尝试地方债券,债券是有好处的,它可以最大化交易,依然维持低透明度的好处,缓解了政府代际冲突,更具内涵式的发展。

    地方债券可以做抵押品,可以做投资品,可以分流集聚在房地产的流动性,可以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债券市场属于信息不敏感领域,发展中国家应该发展这个市场,债券只看平均质量,不看具体的某个企业。

    此外,地方债券作为一种金融工具,市场定价为评估地方政府提供了额外的信息,过去我国中央政府评价地方政府,主要看GDP的相对排名,地方债券可以改变地方政府的竞争方式和行为,影响地方政府的治理的转变,可以给政府带来更多的约束。

    地方债往事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我国许多地方政府为筹资修路建桥,都曾经发行过地方债券。有的甚至是无息的,以支援国家建设的名义摊派给各单位,更有甚者就直接充当部分工资。

    1993年,

    地方债发行被国务院制止,原因是对地方政府承付的兑现能力有所怀疑。此后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明确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2011年7月,

    城投债信用事件逐渐在资本市场发酵,之后债券市场上多只城投债成"烫手山芋",遭到恐慌性抛售,价格下跌。

  • 107人
  • 0人
地方债 相关的文章
版权和免责声明:
1.凡注有“浙江民营企业网”的文章,均为浙江民营企业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2.未注明来源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章,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认为文章有可能损害您的利益或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About zj123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建议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最新资讯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传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百强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监网监

浙ICP备110475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