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流通行业面临崩盘危险
“不是我危言耸听,国内的零售市场一日不立法,无序竞争的现象将一日不止。长此以往,我国的流通行业将面临崩盘的危险。”昨天下午,在“两会”现场接受杭州日报记者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这位被外界称为“民族饮料扛鼎者”的知名企业家,慷慨陈词,坦言“加快零售商超立法”是他所有议案建议中最为核心的内容。
宗庆后说,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的零售商超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在同时,由于缺乏规范的法律约束,本土零售和外资零售从一开始就展开了激烈的无序竞争,许多产品的供应商和中小零售商深受其害,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也得不到保障。令人遗憾的是,目前的法律法规已经不能适应当前零售业发展及对其规范管理的需要。
“娃哈哈”也深受其害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宗庆后主动表白,他提出为零售商超立法的建议,并不代表“娃哈哈”即将进军零售行业,也不是狭隘的民族工业保护思想在作祟。作为国内最大的饮料供应商之一,他承认,在与国内外各大零售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娃哈哈”也深受其害,为零售商超立法,规范流通行业,已是当务之急。理由主要有三:
一是国外零售业已严重冲击本土零售业。
目前,世界零售企业50强中有40多家进入中国市场,外资零售巨头过度进入中国的零售市场,负面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家乐福在上海开设第二家分店时,其周围5公里内32家中小超市、百货商店的营业额在一个月内竟下降50%之多;麦德龙和家乐福在南京开业后,当地最大百货公司“新百”在第一个双休日客流量就减少10%,月销售额下降6000多万元。正因为零售业所处的战略地位,许多国家尽管开放零售业,但往往采取各种法律法规限制跨国巨头的违规和垄断经营。
二是零售业巨头的低价恶性竞争严重冲击中小企业。
当前国际零售巨头和国内少数的新生大型零售企业经常低价倾销,冲击了众多中小零售业,导致大量中小零售企业倒闭,不仅影响就业,又可能形成通货紧缩,从而抑制了社会需求。有资料显示,上世纪90年代,沃尔玛在美国爱荷华州落户之后,50%的服装店,30%五金商店,25%的建材商店,43%的杂货店、29%的鞋店、17%的珠宝店、26%的百货商店都关闭了。
三是零售巨头的过度扩张和优势滥用,损害了广大供应商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零售商超往往连接着成千上万的供应商,但由于势力对比悬殊,供应商往往不具备与商业大鳄对话的条件,从而在提供产品的品种、价格、质量、结账方式及供货条件等方面受制于商业大鳄。大连市工商局调查显示,仅该市五大超市和商场在2002年收取的“进场费”就多达1813.9万元。这些大型零售商超对市场优势的滥用,一方面导致国内供应商少有利润,资金周转困难,甚至无法进行扩大再生产,另一方面又导致一些名牌商品不愿为其供货,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零售业是杭州发展重点行业
在这条建议形成前,宗庆后亲自走访了杭州的部分商场、超市和贸易部门,与广大业内人士、专家和消费者进行了座谈,充分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大家的看法极其一致,普遍认为,“为零售商超立法,反对不正当竞争,已真正摆到了我们面前。”
“杭州是座著名的旅游文化名城,目前又在全力打造休闲之都,零售业肯定是今后发展的重点行业。加快发展零售业,适当引进国外的零售巨头,都无可厚非,关键是在发展零售行业的同时,更要加快法律法规的建设,为全国零售业的立法工作积累经验。”在说到杭州时,宗庆后深有感触。
京沪等地已进行了探索
如何避免零售商超行业的不正当竞争?如何尽快建立公平、公正、合理、有序的商业经济秩序?在做了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宗庆后提出了“规范超市启动的资本金保障和准入审查制度,规范零售商超企业的促销行为,严禁低价倾销,设立超市收费管理听证制度,建立零售商超的信用等级评价和认证制度,明确零售商超的商业信用保障条款”等建议意见。
“我知道,凭我一个人的力量,这些想法很难在短时间内得以实现。但我了解到,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地,已出台了地方性法规,对规范零售商超进行了探索。”宗庆后称,2004年12月29日,北京市已正式发布了关于《北京市商业零售企业促销行为规范(试行)》和《北京市商业零售企业进货交易行为规范(试行)》,为零售商超立法提供了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