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管理学院 人力资源 战略管理 生产管理 经典案例 企业文化 财务管理 营销管理 领导艺术 信息化 管理茶座

“网络手机”欲破寒冬困局

作者: 时间:2006年11月09日 信息来源:中国商报

    从年初大量积压在渠道的库存,到贯穿全年的价格跳水,及至年底多家国产厂商出现亏损,甚至更有少数品牌已经悄然易主……曾经占据半壁江山的国产手机现在已经滑落到不足44%。而明年信产部手机牌照“核准制”的实施,一批实力强劲的新军有望入局,竞争则更是在所难免。

    然而,就在不利传闻一面倒的形势下,国产手机市场的一股热风迎面袭来——名人电脑科技有限公司再次高举技术大旗,与e龙网和新浪网结成战略伙伴,欲借自有知识产权的汉风手机平台重新整合现有网络资源,开辟一片智能手机应用的新天地,为处于“冬眠期”的国产手机业寻觅一条可行的出路。

    技术缺失“软肋”

    国内手机市场在持续几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终于开始逐渐减缓。来自赛迪顾问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手机销量在2001年和2002年分别同比增长了51.9%和31.8%,2003年回落至18.1%,今年预计只增长15%。与此同时,易观国际的调查报告也显示,今年第二季度,中国手机市场的销售规模为1580万部,比第一季度大幅下降了23%。这意味着中国手机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平稳增长期,消费者理性的回归开始让国产手机业兴旺的虚火渐渐降温。

    然而,在市场需求逐渐趋于平稳的同时,国内手机市场巨大的吸引力却让更多的新竞争者虎视眈眈,新军们通过贴牌、合资等方式争先恐后挤了进来,市场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据信息产业部最新统计显示,仅国内37家手机厂商年内计划产量就累计高达1.7亿部,大大超出了6900万部的国内需求量,国产手机陷入了存量市常随着市场的成熟,国产手机在研发上“学艺不精”的弱点开始逐渐暴露出来,同质化的产品、营销技法的大同小异最终让国产手机在市场上拼得头破血流。核心技术的缺失正是国内手机厂商的一大“软肋”。

    名人力破应用困局

    中山名人电脑科技有限公司现在把目光转移到了手机上。惯打技术牌的中山名人董事长佘德发掷地有声地宣称:“过去,核心技术把握在国外厂商手中,让国产手机在与洋品牌的竞争中集体失语。现在,名人汉风手机平台让我们终于在手机价值链上拥有了话语权,明年将是拥有核心技术的国产厂商再度崛起的一年。”

    据佘德发介绍,脱胎于名人的掌上电脑操作系统,名人公司用了数年时间,耗资数千万元研发费用,把“汉风”打造成一个全功能、基于微内核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基于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名人近期面市的TD2旗舰版、TD3时尚版祭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网络手机”,其功能集中体现在它是一个可用手机订房、订机票,并且享受各种优惠折扣服务的全能数据信息互动平台。

    差异化营造竞争优势

    按照名人“网络手机”的未来规划,除了商旅应用外,目前已经有众多超级卖尝航空公司、娱乐场所、饮食服务、专业行业协会正在与名人公司洽谈手机信息服务合作。与此同时,基于名人汉风“网络手机”平台的多个行业应用模块也已基本开发完成,针对IT、金融、保险、证券、交通、公安等行业个性化的手机增值服务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名人汉风“网络手机”上。

    有业内人士预言,国产手机即使掌握了最高层级的核心芯片技术,也难与摩托罗拉和诺基亚这样的手机巨头抗衡,因为他们对芯片层级的开发早已是得心应手,国产手机通过高额资源交易的代价获取的核心芯片优势,仍然只是一种跟随。除了研发之外,在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销售流程构建和管理的整个价值链体系的流畅性和有效资源流动速率上,国产手机也将仍然是亦步亦趋、处于下风。

    毫无疑问,在今后竞争日趋激烈的手机市场上,厂商单靠“资源”和“渠道”已经无法在竞争中胜出。要想压倒对手,除了要具有雄厚的实力外,差异化的产品将会营造出新的竞争优势。业内专家认为,今年底、明年初,国内手机市场将会进入新旧交替的分水岭,一批实力不济的厂商会被清理出局,市场将出现寡头垄断局面。届时,能得以幸存的国产手机必定需要靠差异化来赢取生存空间。

  • 46人
  • 0人
最新文章
版权和免责声明:
1.凡注有“浙江民营企业网”的文章,均为浙江民营企业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2.未注明来源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章,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认为文章有可能损害您的利益或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About zj123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建议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最新资讯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传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百强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监网监

浙ICP备110475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