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债务危机不断,国内股市“跌跌不休”……今年的股市,不仅让众多的普通股民坐不住了,很多的证券机构也暗自着急。投资资金大幅减少,客户群出现集中流失。在股市处于熊市的背景下,我市的证券机构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应对市场当前出现的行情,它们的生存状况究竟怎样。
上周末,与湖州某证券机构的一名理财总监在街头偶遇,记者正奇怪于作为一名湖城的“金领”级人物竟然周末都不休息时,他却告诉记者:今年证券行业难,大家不得不放弃休息了。“我们现在所有的理财经理、客户经理都在外面跑业务呢!”
对湖城4家证券机构来说,今年这一年,证券行业不仅整体面临考验,证券机构更是面临生存危机。能力强的可以继续生存,直到市场转暖,而能力弱的,甚至将面临无以为继的局面。
客户流失新开户数剧降
即使现在不算“熊市”,那也称得上是“准熊市”!这是湖州一名资深证券行业人士告诉记者的话。今年以来,由于整个国内股市的底部不明确,证券机构的日子也日渐艰难。
“首先的感受就是客户的流失。”中信金通的一名理财顾问说:“这里的流失并不是说从我们证券公司转到了别的证券公司,而是这些客户不炒股了,账户‘冬眠’了。”他说, 3年前他有11个客户,平均每名客户的账户上投资资金50万元左右。但是到目前,这11位客户只有4个还在他手里。“其他的要么暂时休息了,要么转出去做其他投资。”
调查中,湖城的几家证券公司都没有公布他们具体的客户数据。但是从记者了解的情况来看,9月份的湖城证券周开户人数平均为60人。而在股市最为火爆的2006年,每周的平均开户数高达800余户,单周破千的也不在少数。“我们公司一多半的客户基本都是那时候开户的。 ”银河证券湖州营业部的一名工作人员这样说道。
行情低迷引发资金外流
证券行业是钱和人的结合体,首先要扩大自身的资本金规模。证券公司也都是按照并购、上市、增发、再融资、发债这个路子走下去的。正是因为如此,今年以来湖城的证券机构也受到了资金紧缩的影响。
“不仅是公司的投资资金受到了影响,更主要的是客户的投资资金减少严重。”湖城某证券公司的理财总监陶经理跟记者讲了这样一件事:之前,都是公司的理财顾问负责与客户联系,帮助客户规划资金的投资,如果客户的资金超过500万元以上了,才会转到他这里,由他出面与理财顾问一道进行负责。但是今年由于大部分客户的投资资金减少,只要超过100万元的客户投资,就需要他出马了。“现在‘出场费’低了好几倍啊!”陶经理这样自嘲道。
据介绍,客户投资资金的减少,除了由于近两年来股市连跌,造成股民资金的缩水外,另一方面就是很多股民将资金转向了其他投资领域。“9月份大盘一场大跌,股市就被蒸发了5万亿元,受伤最重的就是股民了。”调查中,股民周欣荣告诉记者,两年前他在股市里总共有80余万元的资金,但是到现在只剩不到50万元了,“缩水了近一半,不走已经很好了,更别提什么加大投资了。”而随着沪指跌入2300点,众多股民纷纷从股市中转移资金,转向其他投资。“现在资金投资是比较热的,炒股风险变大,资金不如拿去投资小额贷款公司,甚至转去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也要稳定得多。”
正是这样的原因,造成了证券公司资金压力极大,“证券公司也缺钱啦!”有人这样说道。
股民悲观加剧券商困境
10月19日下午,记者走访了湖城银河证券营业部。散户大厅里冷冷清清,只有三四个顾客。大户室里更是稀稀落落,大部分都是老人,且相当一部分人坐在那里打瞌睡。一名50多岁、老花镜都快滑落到鼻梁下的阿姨,正瞪着大盘,但一会儿她就烦闷地取下眼镜,叹了口气。
记者趁此机会与她交谈。当问及最近操作如何时,她的叹气声更重了,“你看我的样子,像赚了的吗?”她透露,在今年大盘的连续下挫中,每次她都觉得差不多是底部了,但越抄越跌,根本就没有底,现在资金全都套在里面了。“跌跌不休”的股市不断考验着股民的心理防线。在当下被称为“白菜价”的A股市场中,仍有不少股民满仓,持续多月的低迷以及不知何时见底的恐慌使得大部分股民不同程度地套牢,只好自嘲又可悲又可怜。
“炒股就两个字——郁闷”,在2007年股市最高点入市的卢先生日前对记者抱怨道,当初拿了10万元入市,在坐了N趟“过山车”后如今只缩水成6万元。“2007年的10万元可是能付一套房子的首付啊!”卢先生对误入股市很懊悔,“人家(欧美)股市跌,我们跟着跌,人家股市涨,我们还是跌,真是搞不明白股市怎么会这样。”
“最近就看到户头上都是绿的,亏啊。盘也不怎么看了,不敢卖,更不敢加仓降成本,就只好拿着。”无奈“拿着”的股民们都期望能有提振或刺激股市的举措。
新闻观察
券商生存能力有待时间考验
调查中,记者了解到虽然目前证券机构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不过湖城的几家券商还能坚持,其生存能力如何,还有待时间的考验。“券商要在困境下生存,现在主要还是靠挖掘自身。”财通证券湖州营业部总经理徐卫东说道。他介绍,目前能够做的其实也很多,比如拓宽自身的业务范围。券商实际上还有更多的事情可做,尽量让自己成为一个全牌照的证券公司。
同时就是要比拼服务。现在大家提到最多的就是投资顾问,希望湖城的证券机构在投资顾问这方面有所突破,但他认为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因为每家证券机构首先要培养自己的投资顾问团队,这是眼下最重要的。还有一个就是人才,无论是人才的培养,还是人才的吸纳,“这是对证券公司最重要的。”
银河证券湖州营业部总经理楼大兴也认为,目前证券公司要想抗压,稳固自身无疑是最佳的对策。他认为,在人才的管理和企业的成长上面,薪酬固然很重要,但不能光靠薪酬。作为管理者, 80%的时间用于沟通、培养和人的用心程度上面。“我们公司无论经纪业务还是其他服务,很多要向期货公司学习。”楼大兴介绍,这是在目前这种环境下的新思维。有关期货的思维,要“打伞”、“备伞”,其实是形势高涨,在太阳最好的时候,未雨绸缪。更重要的是,人才、素质和结构,结合期货公司、期货行业的人才和证券行业的人才、资本市场的人才,客户需要多元化,我们也确实需要各种结合,这是对期货思维的一种理解。
新闻链接
证券机构在竞争中磨练
据介绍,从1996年到2010年的15年间,我国共有37家证券公司曾经名列利润榜前10名。证券公司位次竞争激烈,每隔5年约有一半公司出局和入局。比如,从1995年到2009年期间利润前10名排行榜中, 2000年与1995年相比出局5家(意即入局5家), 2005年与2000年相比出局4家(意即入局4家), 2010年与2005年相比出局6家(意即入局6家)。
我国证券业经历的优胜劣汰、“剩者为王”的竞争,其残酷性浓缩了美国等国家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剩者”提高了规范经营意识,磨练了超强的生存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2007年以来,证券公司经受住股市急涨暴跌的考验,没有出现以往的大面积亏损和流动性危机,便是例证。
“1993年,湖城出现第一家证券公司,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家公司就在东街的粮食大厦上面。”有湖州股民这样回忆。而这家公司就是现在的财通证券湖州红旗路营业部。
湖州的证券机构也是直到2005年之后才出现稳定下来的情况,在此之前,各类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甚至证券公司的派出机构都有。这种竞争格局的稳定态,一方面是在监管治理、市场洗礼的压力下,证券业走向规范经营、风险管理的可持续之路;另一方面也表现为疲态,保守地固守着通道服务的商业模式。股市久盘必动,格局久稳必变。 2010年证券业业务指标、财务表现的排名,已经出现新的征兆,预计“十二五”期间的证券业,将通过创新和进取冲击现有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