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经济热点 民营经济 浙江股市 区域发展 专业市场 企业动态 统计数据 浙江产经 浙江楼市

高利贷逼民企集体逃亡 温州的“钱途”何在?

作者:周伟 时间:2011年09月29日 信息来源:中国台州网

     浙江在线09月29日讯 有民间资本“晴雨表”之称的温州,正经历着一场罕见的民间金融“风暴潮”。眼下,这场“风暴潮”,似乎没有平息的迹象,反而随着一份《近期温州老板跑路清单》帖子的传开,而愈演愈烈。

    在“满城食利”背景之下,在接二连三曝出企业主“落跑”的乱局下,在众人猜测民间高息借贷会否“崩盘”的疑惑下,温州有关部门应对民间金融问题的“组合拳”,终于在关键时刻亮了出来。

    接连“跑路”

    温州企业老板“跑路”的消息,似乎从今年4月份以来,就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各大媒体上。

    根据现有已经被证实的“跑路”消息:江南皮革董事长黄鹤逃往国外,波特曼咖啡老板严勤为、天石电子老板叶建乐等出走,百乐家电女老板郑珠菊携款潜逃被警方追捕归案。

    进入9月,“跑路”更有集中爆发之势。

    依照浙江在线的报道,据当地政府有关负责人透露,仅9月22日一天,温州就有九个老板“走佬”。温州市政府相关人士说,仅一天,温州就有九个老板“跑路”。

    而《广州日报》相关新闻报道显示,“走佬”事件中尤为戏剧的是温州奥米流体设备有限公司。中秋节时,老板将公司近300名员工集体送去度假,两天一夜里抢搬自己公司的设备,等员工度假回来后,公司空了,老板也不见了。

    当眼花缭乱的“出逃”消息一次又一次地刺激了当地人的神经时,最近,温州当地最热门的论坛“七零三”中出现了一份“温州大老板胜利大逃亡名单”,一时,在民间掀起关于高利贷讨论的狂潮。

    这份未被完全证实的“逃亡名单”,名单冗长,列举了今年4月以来“跑路”的温州企业主。

    “‘跑路’的企业主几乎都参与了民间借贷,不是借贷就是参与放贷。”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他们几乎都已放弃实业,或兼办担保公司,或专门放贷,“银根紧缩,实业利润又薄,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只能选择‘跑路’。”

    当面对着接二连三的“跑路”消息,众人开始猜疑:温州怎么了?

    各方“探因”

    据《人民日报》报道,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的调查表明,有89%的温州家庭(或个人)和56.67%的企业参与了民间借贷,当地民间借贷容量达到560亿元。据当地人透露,温州个别民间借贷的月息已达2角,转化为年利率高达240%!

    温州的民间借贷有着浓郁的“人情”特色。温州的企业,大多是从家庭作坊开办,企业主之间很多是亲属、联姻或好友等关系,所以大家从事借贷时,习惯于采取“人情保”的方式。很多时候只凭借彼此情面,而没有真正依据企业经营状况等“硬杠杠”。

    “人情保”从“一对一”发展到“一对多”,纷杂交错成了网状关系。

    周德文在接受《今日早报》采访时表示,目前温州民间借贷利率已经超过历史最高值,年化利率高达180%,而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年毛利润率不会超过10%。在暴利的诱惑下,有相当多的企业抽出生产资金,投向民间借贷。

    温州当地的经济学者马津龙所言,温州多家企业断资金链,并不一定就是企业本身问题,而是因为将资金借贷给了亲戚朋友,或者替亲戚朋友的借贷作担保,当对方无力还贷导致资金链断裂时,也就连带影响这些企业,出现连锁反应。

    政府该“出手”了

    眼看着一个又一个民企老板因资金链断裂而“跑路”,温州各级政府也开始坐不住了。

    据《钱江晚报》报道,9月25日,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主持召开了一场座谈会,话题惹人关注: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和民间借贷风险。

    座谈会的背景显而易见。“面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我们一定要清醒、坚定、有作为。政府该出手时就要出手,出手的目的在于规范引导,促进经济转型发展。”会上,陈德荣说得相当明确。

    温州市委、市政府和各县(市、区)将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门工作组,在企业帮扶、民企融资协调、打击黑恶势力和倒闭企业善后处置等方面,加强工作力度,出台政策措施。

    参加座谈会的温州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也透露,具体政策措施已着手制定,将会陆续出台。

    除了“软政策”,还有“硬手段”。温州市公安局、检察院、法院,联合发布一则通告,要求严厉打击暴力讨债等违法犯罪行为,依法维护企业正常生产和金融秩序稳定。

    如果说,这份通告是一剂“猛药”,那么同样也在当天下午举行的另外一个会,则是送给广大企业主的一颗“定心丸”。

    当天下午,温州银监分局和温州市金融办一起,召集包括四大银行在内的全市各家银行主要负责人开会,希望各家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温州银监分局负责人会上谈及,银行要保持信贷投放平稳增长,还要减轻企业负担,“对于出现暂时流动性困难的企业,不能简单停贷或收贷,应通过加强管理、贷款重组等适当方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 102人
  • 0人
民企 相关的文章
版权和免责声明:
1.凡注有“浙江民营企业网”的文章,均为浙江民营企业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2.未注明来源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章,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认为文章有可能损害您的利益或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About zj123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建议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最新资讯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传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百强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监网监

浙ICP备110475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