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记者来到蹲点企业——三门强辉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伴随凉爽的秋风,一幅壮丽的画面展现在眼前:高耸的龙门塔吊、宽阔的厂房车间、轰鸣的机器作业声,和职工们紧张忙碌的身影交织在一起,显得活力十足。
在该公司副总经理李伯选的带领下,记者走进厂区。走过一排排高大的龙门吊,李伯选指着一艘艘初具雏形的船舶向记者介绍道,整个制造区块分为船台、分段场地、数控切割车间等多个部分,在这里,每艘船的制造都要经过设计、装配、焊接、打磨等环节,最后在船台上拼装下水。
记者注意到,呈一字型排开的8个船台全都开足了马力,8艘船舶正在紧张建造中。 “按照我们目前的生产能力,最多能同时建造10条船,现在有8条船正在建造中。”李伯选说,“不出意外,今年公司的产值能达到3至5亿元。”
“从船头的设计,到龙门的设置,我们对船舶制造的每道工艺,都设定了严格的技术标准。”李伯选表示,在当前整个船舶行业低迷的情况下,他们能接到如此多的订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企业对质量的控制。
为保证船舶制造质量,该公司将责任层层分解到分管安全的副总经理、安全主管部长,直到每个车间、每位员工。一系列的措施,让整个企业结构缜密、丝丝入扣。“在厂区,我们还设立了质量部,从每个部件的生产到组装下水,都进行全程跟踪验收。”李伯选说。
在施工现场,一名身穿红色工作服、正在指挥他人进行焊接的人引起记者注意。他叫林官好,临海杜桥人,从事造船行业已有10多年,曾在临海、象山等地的造船厂工作过。2年前,“强辉船舶”正式投产,他便来到此地,目前担任冷作班长。
林官好说,公司像他这样的班长有好几位,每个人都分管100多名员工。“我们班长的工作就是负责一条船从建造到下水期间的所有管理工作,相当于承包了整条船的建造工程。”林官好说,“在我下面,还分设了小组长,单独负责一项工作,这样就有着明确的质量控制责任。”
依赖于一套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强辉船舶”如今在整个台州的造船业中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特别是在特种船舶方面,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正在建造的8条船中,6条都是特种船,包括油轮、液化气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