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庆元的浙江可信竹木有限公司收到了一份来自荷兰的产品反馈表,反馈表对该公司的建筑模板提出了“表面有轻度波纹”的意见。可信竹木如获至宝似的立即组织研发人员将之“消化吸收”。
从当初坐井观天贸然进入国际市场,可信竹木5年卧薪尝胆,通过出口到国际顶级市场找不足,“智取”建筑模板强国的真知灼见,不断提高产品标准,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蜕变为“中国模板一级资质企业”,其产品数据远超国家标准。7年时间,可信竹木年产值从700万元增至1.1亿元。
专注生产建筑模板的可信竹木于2003年创立。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可信竹木把宁波和衢州两家国内最好的模板企业视为赶超目标。“到2005年,我们就超过他们,当时感觉打遍天下无敌手了。”可信竹木总经理曹志平说,沾沾自喜之余开始转战国际市场。
很快,“可信模板”在越南等一些建筑业不发达的国家占据了一席之地。刚涉足国际市场就取得这样的成绩,曹志平感觉蛮不错。
可是,当三个集装箱的“可信模板”发到南非后,曹志平傻眼了:“这才发现自己是井底之蛙,在南非等一些建筑业发达的国家,我们的产品实在不入流。”
一番冷静分析后,曹志平决定开始卧薪尝胆:停止出口低端市场,争锋国际顶级市场。南非、英国、芬兰、荷兰、阿联酋……哪里建筑行业发达、竞争激烈,哪里就有“可信模板”的身影。为了更好地收集意见信息,可信竹木斥资700多万元在南非设立办事处;为了让一些著名建筑企业使用“可信模板”,可信竹木就算不赚钱也要打进去。
“在低端市场做得不错,沾沾自喜难以进步。”曹志平感慨,很多时候成功使人退步、善于吸取教训,失败也能使人进步,“我就是想让顶级市场的意见、嘲笑、讽刺来刺激我们,化压力为动力”。
在严苛的国际顶级市场锤炼下,可信竹木在业内一路遥遥领先,生产规模扩大7倍仍满足不了订单需求,出口额在自我控制的情况下仍达到每年100多万美元。国内的京沪高铁、济菏高速、上海虹桥枢纽、广东湛江海湾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等重大项目都用上了“可信模板”。中天、广厦等建筑业“大腕”更是高度评价“可信模板”比其他品牌的模板更加经久耐用。
编后:
可信竹木在国际市场争得一席之地,给我们的启发有三点。其一是不满足现状,可信竹木本来就做得不错,在国内也是颇有信誉的,如果就这样过过小日子,也是蛮可以的。但可信竹木不满足于小富即安,而是不断开拓市场,终于闯出一片新天地。其二是自我加压,广阔天地虽大有作为,但毕竟竞争激烈,原有标准吃不开,退回来也是路,然而可信竹木却是自我加压,不断提高标准,适应市场,凭实力、凭技术过硬赢得市场。其三是虚心听取客户意见,学习才会进步,进步才会提高水平。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任何产品都适用,可信竹木做到了这一点。
有了这三点,相信可信竹木能走得更远,也能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