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山抱水 水抱山,宜人赏景 景宜人。"浙江省永嘉县桥头镇位于永嘉县西南部。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桥头就形成了服装辅料专业市场,主要产品为钮扣和拉链等服装辅料,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服装辅料产销基地。现在已经形成了以钮扣、拉链为龙头,上下游产品及各类配件齐全的产业群,成为民营经济的摇篮,“小商品、大市场”的样板,温州模式的典范,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被誉为“东方布鲁塞尔”,被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命名为“中国钮扣之都”和“中国拉链之乡”。
“东方第一纽扣市场”崛起
桥头纽扣市场,是温州改革开烦恼过的桥头堡,它的崛起,可以说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开启先河的一个典型缩影。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很多人还沉浸在计划经济的社会构架之中时,素有经商传统和极富市场闯荡经验的桥头人,便悄然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财富总动员。
当时,敢为人先的桥头人在外地弹棉花过程中,发现百货商场里形形色色的纽扣很畅销,一次在一家纽扣厂捡到一堆次品纽扣后带回桥头,没想到生意非常好。自此一发不可收,桥头人竞相到外地进货,桥头镇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上千个纽扣摊位。
“1983年,纽扣市场得到县政府批准开放后,摊主们筹资30余万元重新修建了市场,并奇迹般地迅速发展。”八届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市改革开放十大风云人物、桥头纽扣市场元老级人物王碎奶回忆说,当年的老市场附近街道狭窄,行人摩肩接踵,从高处望去,只看到密密麻麻的人头。同时,摊位却迅速发展到了4000多个,其中仅纽扣一项就达22大类、3000多个品种,汇集了全国各地800多家纽扣厂的产品,平均日成交额达30多万元,年成交额达到上亿元。同时,引起了当时国内外媒体的强烈关注和巨大反响,中央、各省市、港澳台和外国媒体,经济理论界纷纷到桥头纽扣市场采访、调查。新华社《半月谈》杂志桥头纽扣市场为东方布鲁塞尔,海外媒体则誉为“东方第一纽扣市场”。
外贸订单众多吹来暖风
近年来,各类原材料的不断上升,劳动力成本增加,让众多企业日子开始难熬起来。由于不少拉链企业是铜制产品,铜料价格涨了近一倍多,许多企业不得不选择停产,但对纽扣产业来说,中东、非洲等地域的需求量却有所上升,一些外国人过来大量订购质量相对一般的普通树脂纽扣、塑料纽扣。
新城纽扣是桥头镇上一家老牌的纽扣企业了。从2000年涉足外贸行业,到如今,让老板感触最大的还是,公司里的外贸业务员增加了不少,企业也专门成立了一个外贸部。
其实,像新城的变化,在桥头300多家纽扣企业里,已是见怪不怪的事了。让新城纽扣负责人之一的柯永国印象最深的是,当初他们公司才一个外贸业务员,如今四个业务员还忙不过来。前段时间,他正考虑去参加招聘会,增加外贸方面的人手。“这两年,外贸业务几乎占了公司业务的40%左右,生意都做到了美国、加拿大。”柯永国说。
同时,身为桥头纽扣商会秘书长的柯永国对纽扣产业的趋好也有另外的想法。他认为,这两年来,国际上服装款式设计,使用纽扣的比率大幅上升,这也促成了纽扣业的趋好。但如何不让国际潮流具体影响到桥头纽扣产业的利好,还需要更深层次的考虑,如政府政策的产业支持,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