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位于六敖镇的县现代农业园区南美白对虾特色精品园内,5个高标准养殖塘温度高得让人有些窒息。管理人员王国本和往常一样,趴在养殖塘边上,时而看看水面冒出的气泡,时而检查池内的增氧设施,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这片养殖塘的主人是位未和泥土打过交道,也无任何农业经营经验的玉环商人,他依托资本的优势,在六敖本地聘请了十多位像王国本这样的优秀管理、技术人员组成的团队,欲将500余亩养殖塘变成新的聚宝盆。
近年来,社会资本对现代农业的青睐,在我县并不鲜见。从2008年12月,县委、县政府开始在六敖北塘谋划建设县现代农业园区以来,社会资本对现代农业项目的追逐,呈现出爆发式增长。2009年,项目总投资3500万元,2010年,该数字翻了一番达到7160万元,而2011年上半年刚过,项目总投资已超过去年全年,达到7500万元。
这数字背后,显露的是社会资本对现代农业的浓厚兴趣。
截至目前,园区内引进的工商资本已有5家,而在县现代农业园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红琴手上,还有5个非常具有开发潜力的项目正在“排队”等待落实指标。这些项目中,既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海产品深加工企业,也有从事大宗农产品批发、零售的商贸物流企业。
在土地指标有限的情况下,项目要想获得优先入园权,必须要符合产业发展、产品科技含量、投资量等一系列“苛刻”的条件。而正在筹建的台湾农民创业园正是通过了层层筛选,成为今年园区下半年正式进驻的唯一企业。由浙江省农办、清华大学和台湾神农科技协会合作的台创园,以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级农业技术员为主旨。目前正在建设的是该项目培训实验区及培训区,建成后,将面向全省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增强农民就业、创业、增收的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资本与现代农业相互碰撞擦出火花的同时,也让我县农民的生活发生改变。
再过一个星期,咸洋柑橘专业合作社投资320万元的30亩早熟柑橘的大棚建设和选果车间的建设即将完成。咸洋柑橘主导产业区作为园区内两个主导产业区之一,是资本与入注的农民之间呈现良性互动的成功范例。不仅使企业自身获得丰厚利润,也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渠道,拉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据合作社负责人林咸洋介绍,合作社有113户成员,大都为六敖本地人,种植面积达3277亩,统一规划后农业开发园区完善了基础设施,实现了路、水、电三通,建立了优质苗木基地,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去年,合作社的柑橘卖出平均2.4元每公斤的高价,产量达到5000吨,实现年产值1200万元。
据陈红琴介绍,除农民本身尝试运作之外,由于企业的相继入驻,当地农民得到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入园的企业至少向当地农民提供了300个长期的工作岗位。“现代农业发展通常要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为起点,道路修起来、水电通入村……乡村的面貌首先会发生改变;更深层次的意义是,随着项目下乡、企业下乡,设施农业建起来、休闲观光旅游开展起来,也会带动农民种植理念、科技理念、市场理念的改变。”陈红琴如是说。
记者手记:在县现代农业园区内,记者看到的是社会资本与现代农业的完美“共舞”。不到3年,旨在打造全国一流、高品位、规模化产业集聚区,休闲观光农业样板区,农业高新科技实验区的县现代农业园区整个规划体系相对完善,并得到国家农业部的高度肯定。县现代农业园区正抓住农业发展战略机遇,逐步形成优势农业产业,乃至地方政府发展农业经济的一个有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