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经济热点 民营经济 浙江股市 区域发展 专业市场 企业动态 统计数据 浙江产经 浙江楼市

衢州惊现迄今最长双体龙窑 堪称古代龙窑的“活化石”

作者:巫少飞 时间:2011年08月16日 信息来源:衢州新闻网

     浙江在线08月16日讯 衢州惊现迄今最长双体龙窑,它位于柯城区花园街道缸窑村。现存窑体为1958年所建,上世纪90年代停烧并废弃。龙窑长70米,宽1.75米,周边环境较为原始,其遗址规模和完整程度在衢州地区独一无二,堪称古代龙窑的“活化石”。

    8月15日,记者与市博物馆陈列部副主任廖炜一道来到柯城区花园街道缸窑村。在该村的馒头山上,发现了两条70米长的龙窑遗址,系我市迄今最长的双体龙窑。

    该窑是烧制陶缸、陶瓮等日常陶器的龙窑。整体呈东西走向,东端低处为窑头炉膛,西端高处为窑尾,窑体沿山坡15度角而设。两窑体之间间距3.9米。龙窑长70米,宽1.75米,窑室内高2米。窑壁以耐火砖砌筑而成,南北窑各设3个装烧门。窑壁两侧起券处设有0.1米见方的投柴孔,各投柴孔之间相距0.45米。其中南窑除两侧设有投柴孔外,券顶中部也设有投柴孔,每个投柴孔均备有一个直径约0.4米的陶坯圆形盖。两条龙窑尾部都设有挡火墙和高近4米的圆形烟囱。北窑烟囱已毁去,仅存基础。窑头火膛平面均呈三角形,券顶已坍塌。今年75岁的该村村民李元新告诉记者,现存窑体为1958年所建,上世纪90年代停烧并废弃。

    现场遗存的窑具

    李元新说,事实上,在1958年之前,缸窑村就有许多土窑,生产药罐、泥烙壶、土花瓶(不上釉)等,现还能发现一些古遗址。1958年建这个双体龙窑时,当时产权属地方国营陶器厂,负责人姓“尚”。最初建成时,有54名工人,李元新就是那时在厂里工作的。窑厂从备土、和泥、制坯、施釉到烧成,全部是人工操作。除烧制黑釉敞口缸外,还烧制壶、盆、罐、瓮等一些粗陶日用品。当时工资还挺高的,每月能拿到34.5元。煅烧采用木柴作为燃料,烧制时间为15—24个小时,窑温高达950度左右,完成后再凉置24小时后方成品。开始时出窑率很低,十只缸九只破。后来技术解决后,产品供不应求,每只大缸的价格是四块二毛二,主要销售于衢州境内的村镇,作为农村的生活用具。其工艺流程主要有:原料采掘、捣土、制坯、阴干、修坯、上釉、装窑、烧窑等。李元新还说,随着塑料制品的出现,窑厂逐步走向衰落。现在缸窑村能手工做陶器制品的工匠仅存二三人。

    据《衢州地名志》载:缸窑村于清代就开始烧制陶器,其村名即由此而来。又据民国二十九年《京兆黎氏宗谱》载:黎族的一支黎乾宝、黎乾二两兄弟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从江西南丰兆溪槐花树村来此为普珠寺烧窑,已有十余代,建村290多年。

    现存的两条龙窑是利用山的坡度建造而成,在如此长的龙窑内烧制陶器,对窑内温度的形成及窑内温度均匀性和稳定性的控制等方面都有极高的要求,从而显现出该龙窑在结构上和尺度上都具有独特性和科学性。廖炜说,该窑址保存的龙窑体量较大,且双窑并列。虽然有部分损坏,但整体保存较为完好。拉坯房等产品开发车间,陶土采掘区及陶工生活区等设施较为完备,周边环境较为原始,其遗址规模和完整程度在衢州地区独一无二,是浙西传统手工艺的缩影,也是研究浙西陶瓷发展历史的重要史料。

    市博物馆副馆长陈昌华相告,该窑所在地村民世代以烧制陶器为生,因而在龙窑的整体构造和尺度等建造技术以及陶器产品的烧制工艺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传承性。现存的两条龙窑建造年代虽然不太久远,但它完整地传承了古代传统龙窑的所有特点和功能,属于传统的龙窑结构,堪称古代龙窑的“活化石”。

  • 151人
  • 0人
最新文章
版权和免责声明:
1.凡注有“浙江民营企业网”的文章,均为浙江民营企业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2.未注明来源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章,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认为文章有可能损害您的利益或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About zj123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建议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最新资讯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传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百强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监网监

浙ICP备110475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