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杆泵采油配套技术是保证油井正常生产、提高油井运转时率和检泵周期、实现有效举升的不可缺少的辅助技术措施。螺杆泵采油不仅适用于在高粘度、高含砂、高油气比的油藏开采,而且对于水驱油藏开发后期高含水油井和聚合物驱等三次采油油井也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随着螺杆泵采油技术应用领域的扩大,其配套技术的研究也得到深入开展。 1.杆柱配套技术 在传统螺杆泵杆柱受力计算中,杆柱载荷主要来自五个方面,一是杆柱自重,二是泵进出口压差引起的轴向载荷,三是杆柱在液体中的浮力,四是液体在泵内流动,以及泵内衬套间的摩擦载荷,五是液体在油管内流动造成的摩擦损失。分析表明,由于举升液体在向上运移过程中造成的阻力损失与液体流态和物性有关,油管内液体粘度是与螺杆泵转速、液体流态有关的函数,而在传统的优化设计模型中举升液体粘度一般为定值。在传统螺杆泵杆柱扭矩计算中,光杆扭矩主要来自五个方面,一是泵举升液体所需扭矩,即驱动扭矩,二是克服杆柱与井液摩擦扭矩,三是克服泵内摩擦阻力所需扭矩,主要由初始过盈所产生的扭矩和高温高压造成热胀和溶胀生产的扭矩,四是克服杆与管及扶正器间的摩擦扭矩(半干摩擦)和惯性扭矩。分析表明,杆柱和井液之间的摩擦扭矩是液体粘度的函数,螺杆泵井液体粘度与液体物性、含水有关,而在传统的优化设计模型中举升液体按牛顿幂律流体处理,一般为定值。实测光杆载荷、扭矩与理论计算存在误差,现场应用中杆柱故障仍时有发生。许军和何艳等在螺杆泵系统优化延长检泵周期技术研究技术总结报告中采用理论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不锈钢螺杆泵举升的液体流态,确定液体粘度与螺杆泵转速、原油物性等关系模型,使实测光杆载荷、扭矩与理论计算的误差得到减小。 鉴于地面驱动螺杆采油技术应用在不同的环境当中,随着螺杆泵工作时间的不断延长,在地层供液能力不断改变的情况下,定转子的实际加工质量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再加上生产制度的不完善等原因,会造成油井泵效不断的降低较终出现无法出液的问题。可将螺杆泵井工况故障划分为下述几种类型,分别是正常生产工况、油管漏失或结腊、油管或抽油杆发生断脱现象、定子橡胶出现溶胀、工作参数偏高或偏低问题以及井下泵定子遭到磨损漏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