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接了两三千万元的订单,下一步要提升电雕机的性能和稳定性,并全面推向市场。”义乌“博玛”原本是一家制版企业,2008年开始研发制版所需的数字式宽幅电雕机。昨天,该公司董事长万新铭告诉记者,目前他的这一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像“博玛”这样原本从事小商品生产,继而延伸产业链造机器的义乌企业,目前已越来越多。业内人士说,此类企业的不断涌现,有深刻的产业发展背景———眼下各行业正寻求抑制生产成本快速上涨的良方,对质优价廉的国产机械需求量正愈来愈大。
从做小商品到造机器
去年底,第11届义乌国际针织及服装机械展举行。义乌市双枪针织内衣有限公司董事长楼超然出现在会场,他身旁是一台SYN-YJ08B型全电脑针织无缝内衣机。
“这台机器是我们自己生产的。”楼超然说,尽管一直被看做是内衣生产“专业户”,但其旗下早已成立了一家叫“圣耶尼”的机械制造公司,首款产品诞生于2008年。
和楼超然一样,万新铭在义乌制版行业小有名气,原本专门为相框、年画等小商品生产企业提供制版服务,“王斌”、“华鸿”等知名企业均是其合作伙伴。三年前,看到制版机制造业大有商机可挖,他成立了义乌博玛数码电子有限公司,开始研发数字式宽幅电雕机。
去年,“博玛”的首款产品研发成功,并着手小范围推广。在此过程中,万新铭虽然连广告都没打,但其新型国产电雕机还是引起了广东、安徽、河南以及义乌本地多家制版企业的注意。截至目前,这种电雕机已创下了两三千万元的销售额。
昨天,万新铭告诉记者,他仍将加大投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扩大产品的生产能力,提升产品的技术稳定性。“如果技术成熟,我们将把电雕机卖到国外,与国际一流产品开展竞争。”万新铭说。
“这两年,正有越来越多原本从事小商品生产的企业,通过延伸产业链,介入相关机械研发、制造领域。”昨天,义乌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上述两家企业外,还有“环艺”、“易开盖”等。
“环艺”原是一家饰品生产企业,如今已在饰品制造机械方面取得数十项国家专利。易开盖实业公司目前除了开展易开产品制造,还专业从事易开技术研究、易开装备开发。
欲打破境外企业垄断
谈起生产电雕机的初衷,万新铭说,多年来,国内制版企业所需的机器都从国外进口。由于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机器进口的成本无法降低,进口一台大型电雕机一般需要两三百万元。尽管如此,国内制版企业对电雕机的需求量仍然很大,有两万台之多。
但是这一局面亟待打破。“因为随着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上涨,不少企业都在设法降低机械进口方面的支出。”万新铭说,正是因为这一市场需求,他才开始转做机械制造。
万新铭还把帮助同行降低设备成本视作电雕机研发的方向之一。据悉,比起同类进口机器,他研发的电雕机价格可便宜七成左右。
同样,在无缝织机方面,意大利的“圣东尼”在国内拥有垄断地位。义乌的大部分无缝织机也是从国外进口。然而,这种进口机价格昂贵,让义乌无缝内衣生产企业的设备成本居高不下。为此,义乌部分无缝内衣生产企业便涉足无缝织机研发,并生产出价格相对低廉的无缝织机,很快获得市场认可。义乌一家叫“奥锣拉”的机械公司负责人说,目前他们在研发的新型袜机软件控制系统,可取代进口的同类产品,使每台单机降低1000美元左右的生产成本。
记者陶后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