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经济热点 民营经济 浙江股市 区域发展 专业市场 企业动态 统计数据 浙江产经 浙江楼市

人民币汇率昨首破6.51 义乌商户担心客户"跳槽"

作者: 时间:2011年04月28日 信息来源:浙中新报

    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昨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096,较前一交易日波动77个基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首破6.51,再创汇改来新高。

    在义乌,由于受到生产成本增加和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双重压力,不少产品价格上涨了一两成。一些商户担心,如果人民币不断升值,义乌小商品的价格优势将逐渐消失。

    随时关注汇率变化

    昨天早上,圣诞用品商户小朱来到商位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查看汇率。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信息显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昨天升至6.5096,再度创下汇改来新高。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怎么升得这么快?”看到中间价破6.51,小朱不禁感叹,近期关于人民币升值消息从未间断,但涨幅仍出乎大家意料。据悉,去年同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约为6.82,一年时间升了0.31元,幅度接近5%。

    义乌市场上圣诞用品的旺季一般出现在七八月,但一些下单量比较大的老客户,往往选择四五月份提前采购。这两天,小朱正与几名大客户在商谈订单,双方探讨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汇率。按商业惯例,现在下的订单,大多七八月交货,付款也会往后延。所以,双方必须依据当前的汇率,约定一个远期汇率,以避免外汇风险。

    “汇率变化很关键,查看汇率是我现在每天必做的功课。”小朱说,现在原材料价格高居不下,工人工资、运输成本等均在上涨,如果不及时掌握汇率信息,搞不好就得亏本。去年底,这名年轻的圣诞用品商户,曾吃过汇率的亏。由于外贸公司延后付款,上万元的汇率损失不得不由自己买单。

    担心客商“跳槽”

    记者了解到,目前小商品涨价压力来自两方面:一方面,由于国际油价上涨,原材料成本上升,涨价成为市场的一大关键词,绝大多数产品均有5%~15%的涨幅;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外商采购成本

    增加,产品价格优势也被大打折扣。两重因素一叠加,产品价格上升了一两成,这让不少大型采购商纷纷叫苦。所以,商户们普遍担心义乌小商品赖以生存的价格优势会渐渐消失。

    来自香港的伍先生,是一位侨商。他连续好几年都来义乌采购饰品、围巾、帽子等产品,一次就是几个柜,大多销往英国、法国等地。但这两年,由于人民币汇率持续上升,义乌小商品出口价格有所上涨,伍先生在义乌的采购量下降了近20%。伍先生说,在人民币快速升值的背景下,采购商必须将风险分散,比方说以前100%的产品都在义乌采购,现在采购量下降至80%,另外20%会在其他一些新兴市场采购。

    “这是我们最担心的事。”义乌新丽电筒玩具商行店主刘利英说,由于无法接受义乌部分产品的报价,的确有一些采购商选择到巴西、越南等新兴市场,采购更廉价的产品。据悉,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人工成本相对较低,一个工人一天工资折合人民币约为30元,不到义乌及周边地区的1/2。

    商户们介绍,外贸生意现在不好做,面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别说赚钱,有些商户连生存都很困难。在成本上涨的压力下,要想不赔钱就必须提价,但一提价客户便会到别的企业或别的市场去询价。

    经营家纺生意的卢先生介绍,之前他也遇到过一些老客户,他们见人民币升值减少采购,甚至干脆转向其他市场。但是在市场机制下,商户也没有办法。所以,除了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外,卢先生还不断研发新产品。在他看来,对于一些创新产品,老外并不会吝啬自己的腰包。

    相关提醒

    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

    面对人民币升值,义乌不少商户和出口企业已亮出不少招数。

    首先就是积极开拓非美元市场,尽可能向非美元区出口。如果与俄罗斯客商做生意,就可以避免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风险。因为从去年下半年起,人民币和卢布可以直接结算。商户们介绍,人民币主要是对美元升值,方向确定,无避险的工具可用,只能承受升值的风险。而其他货币有升有降,可通过各种远期交易避开风险。

    其次,尽可能选择汇价独立于美元波动的货币结算。据悉,有一些专做转口贸易的采购商并非都将产品出口到美国,如果出口地是欧洲或其他非美元区,采购商也愿意用欧元或日元结算。对于一些东南亚国家,如用其本币结算,也可以减少进口方的汇率风险。

    还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在接单时,不少商户已经有意识地尽可能提前结汇的日期。小朱说,在签订合同时尽可能提早付款日期,收汇后马上结汇,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汇率风险。一些银行业工作人员还推荐进出口企业,不妨采取远期信用证方式结算。

    此外,对于普通商户来说,采用预付款的方式也是一种有效的规避风险方式。从相关统计情况来,近年来国际收支统计中预付款数量大增,表明外商愿意通过预付形式付款,出口企业可以通过“降价”与外商平分汇兑收益。

    记者 冯俊江

  • 87人
  • 0人
人民币 相关的文章
版权和免责声明:
1.凡注有“浙江民营企业网”的文章,均为浙江民营企业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2.未注明来源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章,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认为文章有可能损害您的利益或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About zj123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建议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最新资讯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传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百强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监网监

浙ICP备110475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