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经济热点 民营经济 浙江股市 区域发展 专业市场 企业动态 统计数据 浙江产经 浙江楼市

当好经济参谋 强化发展龙头引领作用

作者: 时间:2011年02月28日 信息来源:余杭新闻网

    2009年9月,区委、区政府对区发改局(粮食局、物价局)实施了体制机制改革,通过调整工作职能、突出工作重点、优化内部架构、整合工作资源,区发改局较好地发挥了余杭经济发展的参谋部、宏观调控的协调部、深化改革的策划部、固定资产投资的监管部和重大项目的推进部、物价稳定、粮食安全的保障部作用,体制机制改革成效充分显现。2009年、2010年,余杭连续两年被市政府评为杭州市重点项目管理优胜单位,区发改局在2009年、2010年先后被评为杭州市和全省发展改革优秀单位第一名,区粮食局被评为杭州市粮食工作目标考核先进单位,区物价局被评为全省价格监测预警先进单位等称号。

    区发改局局长李红良表示,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后,县级发改部门职能逐渐弱化,缺乏有效的协调管理手段,加之整个机构力量、资源配置未能有效整合,工作重心无法充分体现在“谋长远、抓大事”上。机制体制改革后,区发改局局长兼任粮食局、物价局局长,三局合一,增强了内部合力,同时面向全区公开选拔6名副局级领导干部,领导班子配备、分工更趋合理,以大科室(单位)制思路优化整合职能科室、中层干部配备得到加强,一般干部在全局所有岗位实行双向选择,重点岗位力量配备得到倾斜,同时创新内部考核办法,实行科长负责制,克服了习惯思维、路径依赖。

    探索项目管理新举措

    对于发改局作为重大项目推进部的职能,现任投资管理科科长黄欣感受很深。体制机制改革后,黄欣从区物价局价格管理科换到投资管理科,工作内容变化很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后,任务也更加繁重。编制项目投资计划、项目审批、协调等工作都要从头学起,他笑言“从近视眼变成了老花眼”,需要吸收很多新知识,工作量很大,提前上班、延迟下班、周末加班成为常态。他说:“我们必须严格按照项目计划,做好审批、协调等工作,保证项目进度,不能拖后腿。”

    去年,区发改局首次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明确今后政府投资年度计划所安排项目原则上一律从储备库中遴选,目前入库项目已超过600个。同时对入库项目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项目前期工作信息,对条件成熟的储备项目及时开展前期立项审批工作。按照“以规划定项目、从储备库中选项目”的工作机制,该局编制了《2011年度余杭区政府投资项目预安排计划》,其中安排续建项目107个,新建项目143个,备选项目28个。同时,借助专家力量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全面深入审核项目可行性,优化方案设计,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标准,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效益。目前已对西安路南延工程和良渚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等36个重大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和评审。该局还探索开展了建设项目“预可研”工作,从储备库预备类项目中选择了一批重点项目,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开展“预可研”,做深、做细项目前期,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在项目审批方面,发改局进一步规范了审批程序,对个别特殊项目采取“特事特办、手续照办”的原则,优化审批程序,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同时主动牵头协调,进行项目联动审批,千方百计为项目推进提供实质性服务。严把概算调整关,支持依据充分的“调概”行为,核减不合理费用,共对仁和中学、临平汽车北站和迎宾路综合整治等16个项目的工程设计或概算进行了调整。

    去年,区发改局率先在全省县(市、区)中开展重点项目后评价试点工作,选择了余杭污水处理厂项目(一期)作为首个政府投资后评价项目,通过对该项目的决策、实施和运营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分析问题成因。还积极与省发改委对接联系,首次在余杭试行政府重大项目省市区联合稽察工作,运用项目稽察手段,检查项目财务管理、项目审批程序、招投标、项目质量等情况,督促建设主体加以整改存在问题。

    区发改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陆永林表示:“在项目管理上,发改近两年进行了一系列创新, 主要是围绕六大发展战略,合力安排年度项目建设计划,确保政府财政资金投向重大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改善了城市基础设施。在项目管理上,除加强项目审批外,为使项目安排更加科学,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牵头建立项目储备库,对入库项目进行初审,重点研究项目建设必要性、建设内容、投资规模和社会经济效益,使得项目更加符合实际、符合规划,提高项目推进的可行性,确保政府资源配置,也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另外,我们探索项目后评价,通过事后项目实际运行结果与项目报批数据进行评估找出不足,可以对以后类似项目起到指导作用,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和政府投资绩效。今后,我们将每年选择2个左右的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后评价。”

    推进金融创新 全面参与金融市场

    区发改局机制体制改革以来,紧紧围绕重点突破、强力推进、梯度培育、政策扶持、服务宣传等方面强化协调服务,企业上市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去年,老板电器和南方泵业分别在深交所中小板和创业板挂牌上市,实现了余杭境内首发上市企业“零突破”,募集资金超过17亿元。宝鼎重工IPO已于去年12月15日通过证监会发审委审核,2月25日挂牌上市。同时,余杭企业上市的梯队已经建立,有上市意愿的企业近40家,列入上市培育对象的企业有21家。“十二五”期间,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将力争引进和培育15家上市企业,进一步带动余杭经济发展。

    区发改局副局长徐坚告诉记者:“改革前,金融办只有一个财政金融科,职能包括机关内部财务管理和金融工作,工作力量严重不足,无法凸显金融重点工作。改革后单独组建了金融科,力量大大加强,有5个工作人员,职能也进一步强化和拓展,人员配备加强后,大家主观上也有了更多力求突破的想法。”李崇高就是在改革后,就任金融科科长的。他此前在区物价局监督检查分局任分局长,工作25年来一直在从事物价工作。谈到这次角色转变,李崇高形容自己“从大学生变成了小学生”,业务知识从头学起,在短时间内熟悉人、事、工作程序,一开始压力很大,到当年底工作已渐渐进入正轨。

    为加快推进企业上市,余杭出台了含金量颇高、在省市领先的企业上市扶持政策,并为企业上市建立绿色通道,形成了良好的企业上市氛围。发改牵头各职能部门对企业上市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和困难,采取定期例会、上门协调等形式实行跟踪服务,帮助企业加快上市进度。发改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增长潜力的优势企业,进行实地走访和跟踪调查,有计划地重点培育扶持,筛选储备了一批经营业绩好、有发展前景、特色鲜明、有上市潜力的高新成长型企业,充实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

    在2010年年初得知浙江将开展金融创新试点工作后,区发改局积极开展前期工作,及早与省市金融办进行对接,迅速完成申请省金融创新示范区试点请示和创建金融创新示范区试点工作方案,成为了全省第一个申报创新试点的县(市、区)。通过大力争取,余杭已被正式列入我省第一批金融创新示范县(市、区)试点,也是杭州地区惟一一家试点。徐坚表示:“下一步将启动省金融创新示范区建设,细化创建方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启动建设金融业公共后台服务基地和创新类金融机构集聚区,初步形成完整的金融产业链。”

    此外,区发改局还实施了多项金融创新实践。如促进小额贷款快速发展,目前已有4家小额贷款公司,成为省内拥有小贷公司数量最多的县(市、区)。其中,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是我国第一家电子商务领域的小贷公司。协助未上市公司股份转让试点余杭运营中心的组建;发挥了引导基金作用,首次完成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正式使用和操作;加强保险行业管理,正式成立了杭州地区首个保险行业自律协调小组等。

    争创国家级发展平台

    区发改局积极实施产业平台“戴帽工程”,紧抓机遇,早作谋划,争取到“杭州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西溪(余杭)拓展区”、“杭州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余杭拓展区”等国家级称号,实现余杭国家级产业基地“零突破”。随后,余杭创新基地又成功申报了“服务外包”和“电子商务”两大国家级基地拓展区。同时,区发改局积极推进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区块申报“杭州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余杭拓展区”。目前,已成功争取到国家级试点与基地拓展区称号4项,居全市之首。该局副局长江筠表示:“国家级产业基地的突破使得创新基地的战略地位上升,引起了省市对这一区域的重视,国家级发展平台的政策也能在当地适用,有助于招商引资,为入驻企业享受优惠政策创造很好的条件。”

    区发改局积极配合市发改委做好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规划,组织撰写了《大城西产业带——余杭创新基地的情况汇报》《高端集聚 创新支撑 高起点打造西部核心平台》等调研课题及汇报材料,为制定《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提供了主要基础。在这些调研课题中,展现了余杭创新基地的产业基础和亮点,去年,创新基地被列入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江筠说:“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通过争取授牌和搭建平台,让这一区域的产业定位、发展重点、空间布局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更加清晰,也有助于提高地区的战略能级和争取省市资源的倾斜。”

    接下来,区发改局将大力推进产业平台建设,从原先的拓展区申报为主转向规划建设为主,为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招商引资提供更好的平台。深化细化科创产业集聚区的产业布局规划,大力争取政策和要素支持,加快形成经济重要增长极。

    此外,发改局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创新工作方式和内容,不断提升工作效能,高质量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并建立规划管理制度;行使参谋职能,提升了经济运行分析和重大课题研究;谋划了服务业发展重点,建立服务业发展机制,创建集聚区“先行先试”,推进转型升级;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打造体制优势;健全粮食收储体系;维护价格稳定……一年多来,在九大领域探索开展了26项创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下一步,发改将继续按照“谋长远、抓大事、善协调、强服务”的工作要求,务实务到位,务虚务到家,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 138人
  • 0人
经济 相关的文章
版权和免责声明:
1.凡注有“浙江民营企业网”的文章,均为浙江民营企业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2.未注明来源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章,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认为文章有可能损害您的利益或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About zj123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建议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最新资讯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传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百强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监网监

浙ICP备110475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