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从余杭经济开发区获悉,今年1-9月,开发区经济运行已恢复到金融危机前,多项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高于全区增幅,经济运行呈快速发展态势。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9月,余杭经济开发区规模工业实现175.59亿元,同比增长28.37%,预计增幅高于全区3.5%;销售产值170.71亿元,产销率97.22%;限上工业投入15.09亿元,同比增幅66.92%,高于全区完成任务数的2.66个百分点;开发区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0.98万吨标煤,扣除10%物价因素后的产值能耗0.1316吨标煤/万元,同比下降12.32%。
据分析,今年前三季度余杭经济开发区龙头、骨干企业带动明显。1-9月,开发区共有33家企业产值超亿元,合计产值达124.9亿元,占总产值的71%,平均增幅为49.91%,“中宙光电”由于节能产品的推广和应用增幅达215.12%;“东铁”公司随着产品论证资质理顺增幅达到达39.59%;“菲氏浴厨”、“四通化纤”、“西奥电梯”、“泰利德”等随着前几年的技改投入和外部市场的回暖增幅达90%以上。
各行业亮点纷呈。其中装备制造业产值为66亿元,占整个开发区经济总量的37.64%,同比增幅28.62%。“大元人工”拓展国内市场,增幅达145%;“贝克机械”受汽车产业实施排放标准的刺激,增幅达112%。纺织服装业产值为56亿元,占总量的31.91%,同比增幅26.11%。“华峰服装”注重开发终端客户;“诗亦格”以贸带产的经营模式增幅达80%以上。绿色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值为13.8亿元,占总量的7.89%,同比增幅48.3%。“菲氏浴厨”增幅达185%。通讯电子产值为4亿元,占总量的2.32%,同比增幅达94.91%。其中“微光电子”修身强体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增幅达73.73%。
企业注重拉长产业链,完善商业模式。许多企业已不局限于原有来料加工的现状,加快向研发和终端延伸。东华链条集团收购了日本、德国等多家终端销售公司,今年将总部迁至开发区,1-9月实现产值6.5亿元,同比增长37%;春风集团今年投资进行大规模的产品开发,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车辆面世。“万通气门嘴”加快自主研发,新型轮胎测压器已成熟,步入产品与与信息互动的物联网时代。纺织服装业在设计、销售上不断突破,美术地毯厂加强与高端客户个性化的设计和制作,为马来的皇宫、多家五星级酒店进行软装修配套。“奥坦斯”、“圣菲丹”、“碧雅布业”、“超丰纺织”等加快拓展国内销售业务。
开发区产业结构明显变化,纺织、服装等轻纺行业占比不断降低,电子、汽摩配、医药化工等行业占比升高。其中,纺织服装箱包业已由2007年占比41.56%下降到33.83%,今年三季度继续下降1.92%。医药化工类、建材业、电子新兴等领域的产业平均提高2个百分点。
工业投入稳定、持续。1-9月,开发区完成工业限上固定资产投入15.1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68.62%,同比上升66.95%,预计总完成任务高于全区完成数,创历年之最。
此外,开发区节能形势有所好转,万元产值能耗同比下降明显,特别是高能耗行业节能有成效尤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