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梅、大溇、红丰3个“城中村”拆迁改造项目评估仅剩5户。这个涉及1038户家庭、11家企业,总建筑面积23.4万平方米的拆迁项目是柯桥街道最后一个“城中村”改造项目,也是规模最大、评估最顺利的一个。
柯北塔吊林立、臂架纵横,“香湖郡”、“侨都一品”、“财智国际”等近300万平方米的楼宇正日渐长高……
“作为新县城的核心区域,街道经济已从‘二产主导’转为‘三产主导’。”柯桥街道党工委书记汤金尧介绍说,今年上半年,街道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7.03亿元,三产占GDP的比重达到85%。
商贸之城现雏形
现代商贸之城是柯桥新县城的重要定位,也是柯桥发展城市经济的重要载体。
通过前几年的招商以及杭州大厦、沃尔玛、大连万达等知名商贸项目的引进落户,柯桥街道吸引商贸三产项目落户的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上半年,街道招商办协助办理落户手续的项目达30多只,其中扬州足道、国商大厦生活超市、韩国邵垠美容院等相继落户开业,“红星美凯龙”、银泰百货、万千百货等一批商贸三产品牌企业纷纷进驻;意大利餐厅、“淮扬人家”、海鲜馆等先后签订落户协议。
楼宇经济是柯桥发展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上半年街道楼宇的入驻率达到90%以上,较去年底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入驻企业的业态日益丰富,除传统纺织贸易类外,零售服务类的数量逐步增多,囊括了餐饮娱乐、房地产、金融、中介、广告、影视文化等。
与此同时,街道办事处通过服务企业、跟踪督查等途径,竭力推进在建项目和未开工项目动工建设。街道现有在建项目300万平方米,两三年后,随着这些项目的竣工投用,柯桥发展城市经济后劲十足。
“城中村”将成历史
城市化的整体推进,使原本属于城区周边的一些村庄都纳入了城市规划建成区范围,逐渐成为“城中村”,既影响了城市形象,同时“城中村”的居民也有改善居住环境的迫切愿望。
今年,柯桥街道在抓好中泽“城中村”改造一、二期扫尾的同时,于7月份正式启动中梅、大溇、红丰最后3个“城中村”拆迁改造项目。仅10多天时间,这个街道规模最大的“城中村”改造项目评估工作,除5户外其余顺利完成,创造新纪录。到明年上半年,柯桥街道16.99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城中村”将成为历史名词。
街道今年还投资2000万元,对立新、福年、望湖、港越、湖滨、大寺等6个社区的8个老小区进行雨污分流、路面硬化、管线入地、楼道粉刷以及绿化补种等改造。同时,将安置小区管理纳入居“两委会”职责范围,建立两委会、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三位一体”的管理监督机制。双梅小区、兴越西区等运用这种监管模式后,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改善。
工业重在做精
“有一点毋庸置疑,发展城市经济不是说不发展工业,而是要发展适合城市的城郊型工业,重在做精。”汤金尧说,在不能进行量的扩张情况下,街道引导19家规模以上企业通过提升科技含量、加大专利申请、参与标准制订等途径,做好提质文章。
“亚太药业”的规模并不算大,但公司一直致力于化学制剂类药物研发、生产、销售,其主导产品产销量多年居全国前列。3月16日,公司在深交所中小板成功上市,实现自身“蝶变”的同时,也产生“鲶鱼效应”。目前,“精诚橡塑”、“前进齿轮箱”等企业也萌生进入资本市场的想法。
而从传统纺织业转型的梅地亚新能源公司,近来也频频“上镜”,先是成为国内唯一入驻世博会民企馆的平板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前两天又在市区开出第一家平板太阳能热水器直营店,迈出了3年内开出国内500家直营店面的第一步。
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兴产业的一项创新举措,柯桥街道办事处在蓝天·市心广场设立的数字产业“孵化园”,今年上半年吸引红宇信息科技公司、鸿飞信息科技公司、宏博网络科技公司等3家IT创业团队入驻,使入园企业达到7家,已实现销售收入10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