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村鱼塘报名承包开始,我这桌上的电话机就响个不停,全都是村民打听鱼塘情况的。”8月21日上午,记者在林城镇姚洪土斗村村主任朱红毛办公室里,陆陆续续的村民来访让本就忙碌一上午的朱主任应接不暇。忙里偷闲,朱主任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这个鱼塘顺利办起来,村集体经济再增加个10多万元都不稀奇。不仅村集体办事有了资金来源,村民的小日子也好过多了。”
仅一个鱼塘就为一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增加10万元不止,姚洪土斗的村集体经济大幅攀升,只是林城镇近年来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林城镇以盘活存量增收为渠道,对村集体资产清理造册,公开公正公平实施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工作,对房产、土地山林场进行等级造册,以公开招标方式完成承包经营。在加快村级孵化点建设,加快发展家庭工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镇党委政府又出台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努力争取项目增收,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用好用足相关政策,这一系列的措施,只是为了千方百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在姚洪土斗村记者看到,该村结合土斗堤加固进行鱼塘开发,规划面积200亩,目前鱼塘开发已投入资金20万元左右。谈起村民踊跃承包鱼塘的奥秘,朱红毛说:“鱼塘两侧有泗安港和外河缓缓流过,南倚新318国道,西临10省道的优越交通区位优势,也是村选中开发鱼塘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同时,结合土斗堤加固改造鱼塘,也让过去每逢汛期土斗堤沿岸土质疏松的水利弊病,扬长避短,成为村民发家致富的新路子。”据悉,该村还在318国道沿线规划50亩土地建立家庭工业集聚点,建造标准厂房出租,以进一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作为集体经济薄弱村之一,如今的新星村,也有了自己的村办企业。“过去,新星村是个穷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是典型的‘三无村’。”新星村党支部书记张世民苦笑着说,去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了15000元左右,小日子过得不错。但与之相反,村集体由于没有土地、没有资金、没有资源,即使有创业想法也很难付诸实践。
为了打破“零”的尴尬,村干部们从今年年初开始,切实加快推进家庭工业集聚点建设,利用闲置土地新建了12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加上原有的旧厂房改建,目前已形成2000平方米的厂房规模,主要以出租形式增加集体收入。“目前,投入资金110万的家庭工业集聚点基本建成,以生产抽取式餐巾纸为项目的湖州扬子纸业有限公司和长兴勇盛包装材料厂已先后入驻。同时,沿318国道的商贸用房,目前已完成土地置换工作,预计10月份动工。”张书记算了算账目,光是出租厂房享受政策优惠,每年就可为该村集体经济增加10万元左右。
现如今,林城镇正努力拓宽思路,打造平台,建立机制,有效促进了农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农民收入稳步增加,提升了村级组织的整体实力,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林城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上又向前迈进了坚实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