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维护三门青蟹的品牌形象,县青蟹办于去年6月出台举报制度,假如市民发现所购买的礼盒青蟹出现假冒、以次充好、捆扎物超标等现象,可向该办投诉,一经查实,可拿到200元至500元不等的奖金。如今一年多过去,直到6月30日,才出现第一位举报人。
县青蟹办出台举报制度后,不仅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短信平台,还每天在县青蟹市场门口的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相关文字。按理说,许多市民对这项制度有所知晓,举报程序也比较简便,可为什么举报者会趋于零呢?这在很大程度上由于人们的公民意识有所欠缺,没有树立自觉维护青蟹品牌形象的意识。
作为我县的一块“金字招牌”,三门青蟹这一品牌的打响,凝聚了全县上下的汗水,也惠及到每一位三门人。“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一个产业品牌也是如此。这方面的教训,我县曾经经历过。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三门绣衣”红极一时,可由于以次充好等现象的泛滥,整个行业迅速坍塌,错失一大发展机遇,令人扼腕叹息。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当前,各种损害青蟹品牌形象的行为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如果任其发展,最终会砸了三门青蟹这块招牌。而要维护三门青蟹的品牌形象,不仅需要政府的有力监管,还需要人们树立良好的公民意识,这既是对自身权益的保护,也是对三门青蟹品牌的自觉呵护。勇于举报,让青蟹经营者置于千万双眼睛的盯视之下,其力量要比单一的政府监管强大得多。
今年,我县要举办第四届三门中国青蟹节,在满怀期待迎接这一盛会的同时,我们要扪心叩问自己:在举手之劳的范畴内,我们为三门青蟹付出了吗?比如,打个电话,或发个短信,向政府举报以次充好、捆扎物超标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