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4月28日讯 尽管近来庆元的天气面临“倒春寒”,但庆元的工业经济却表现得十分“火热”。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庆元实现工业总产值8.61亿元,增长46.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9.8%,增幅较上年同期加快43.3个百分点,创下历史同期新高。
欠发达是庆元最大的县情,工业强县、工业优先的发展理念已经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全市工业大会之后,庆元根据会议精神,按照“北承长三角、南接海西区”的发展战略,细化工作任务,落实工作举措,目标是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超42.5亿元。
“如果把当前庆元经济比作一辆前行的汽车,我认为‘起步挡’就是服务工业企业、推进转型升级,‘提速挡’在于拓展工业空间、加强选商引资、增强发展后劲。”庆元县经贸局负责人王美芝告诉记者,庆元已经把今年确定为“工业经济服务年”,开始实施“十大服务行动计划”,50多名干部直接进驻企业,200多名干部服务企业,向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智力支持,为企业破解融资、用工等要素制约,全力优化发展软环境。
今年以来,庆元已接连下发了5个“红头文件”,这其中内容包括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意见、对工业企业创业实行绿卡制度、鼓励初创型微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发展开放型经济奖励办法、加强汽摩配企业用工服务等5大方面80多条具体举措,强力助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参加了全市工业大会,庆元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沈泉鑫最大的感受就是:“市委的决策部署和我们想到一块了。市委提出的拓展工业空间、打造扩量平台,正是今年庆元工业园区的重头戏。”
近来连续的阴雨天气,影响了庆元瓦窑山低山缓坡项目的工程进度。庆元工业园区管委会组织干部以及项目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人员,连续5天冒雨在工地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工程难题。据了解,这块占地502亩的低山缓坡项目将被打造成“中国制笔产业园区”。
同时,庆元正在谋划15—20平方公里的工业发展空间。就在4月12日,占地7.53平方公里的余村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通过专家评审,其中近3平方公里土地用于工业经济。
在选商引资方面,庆元充分利用浙闽边际区域协作组织、“山海协作”、“要素回流工程”等招商平台,在扩大竹木制品、绿色食品、铅笔制造、汽摩配件等产业集群效应的同时,重点吸引温州、福建、台湾等“海西”企业进驻,引进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以及生物质气化发电等项目,逐步分区块打造长三角、海西融合区独具生态环境特色的现代先进制造业基地。 (记者 陈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