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州网5月17日讯 5月15日,三门县海游镇上枫坑村养了40多年鸭子的“鸭司令”陈模印自行拆除了自己亲手建起的鸭舍,为该镇自拆带了个好头。
陈模印今年75岁,早在70年代初就在74省道边搭建了一个简易的鸭棚,建起了一个养鸭场,开始只养了十多只鸭,后来发展到1000多只。这些年来,陈模印全靠养鸭维持全家生活,将6个子女拉扯大。近几年,国家鼓励和支持农民大力发展家禽养殖业,陈模印将鸭棚改建为鸭舍,面积扩大到600多平方米,鸭子由1000多只发展到4000多只,年纯收入三四万元,经济收入非常可观,他也因此被人们称为“鸭司令”。
在“三改一拆”集中整治行动中,因陈模印的鸭场靠近74省道沿线,属于“三改一拆”的先拆对象户。当海游镇将拆除鸭舍通知书送到他家里时,陈模印老人翻来覆去几夜睡不着觉。他虽然没有文化,但心里亮堂,要拆除自己亲手建造的鸭舍,分明是挖掉自家的“摇钱树”,如果不拆,又确实影响周边环境,也不符合法规,这着实使老人犯了难。
5月13日至14日晚上,海游镇领导带领镇城建、国土等部门工作人员和村干部,接连来到陈模印老人家里,上门和他促膝谈心,细致地做他的思想工作,并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动员他自行拆除鸭舍。“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反复细致的宣传动员、思想教育,陈模印老人答应自行拆除。他说:“拆掉鸭舍,虽然对我个人来说一年三四万元纯收入没有了,但我要以大局为重,不能因我这个鸭场而影响海游的市容市貌,影响三门整体形象。”
当天上午,陈模印带领儿子陈欢尚等亲自拆除了3间鸭舍。当笔者问及陈模印老人今后的生活打算时,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深情地说:“我养鸭这么多年,靠政府支持,让我赚了钱。现在,儿女都成家了,我和老伴每月还有政府发的养老金,等卖完鸭子,我也该好好休息了。”
一花引来百花开。陈模印老人的自拆行动影响和带动了周边的许多人,在海游镇掀起了一股“自拆”的热潮。在陈模印鸭场不远处,60多岁的陈阿婆也跟着拆除自家猪舍;74省道沿线废铁收购点的徐军老板也主动加入自拆队伍中来,搬掉了收购点;不远处的王师傅也自觉拆除了猪血加工场……自拆势如破竹。据统计,当天海游镇单74省道沿线就自拆了1000多平方米的违法建筑,全镇自拆率达到80%以上,开创出和谐自拆的新局面。